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80只 SD 大鼠分设8组,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70只诱发慢性胃炎,其中10只大鼠作为模型组。20只大鼠为胃炎冲剂预防组;治疗性研究包括4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用生理盐水、三九胃泰及高、低剂量的胃炎冲剂处理30天。用~(113m)InCl_3研究胃血流,用生化法测胃窦粘膜的 DNA 含量,实验组的所有结果与正常或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动物的胃血流明显增多,用胃炎冲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则显然可使之恢复。  相似文献   
72.
用130只 SD 大鼠以酒精及去氧胆酸钠诱发实验性慢性胃炎,观察胃液成分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以及“胃炎冲剂”和“三九胃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酒精及去氧胆酸钠处理90天后,胃液游离酸含量显著降低,而 pH值、胃液内蛋白酶、粘液含量以及血清胃泌素均显著升高;另一方面,上述改变可以“胃炎冲剂”及“三九胃泰”处理而得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3.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值绘制直方图,对比三种慢性胃炎及正常组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的胃液谱图为 pH居游离酸柱之半,游离酸、蛋白酶与粘液柱基本相平,胆汁酸和DNA甚低,约居粘液柱之1/4及1/5。三个胃炎组的胆汁酸、DNA柱均高于正常,游离酸则随着病理的进展而渐次降低,蛋白酶与粘液柱均以萎缩性胃炎组最低,浅表与浅表、萎缩性胃炎组虽均显著低于正常,但在二种胃炎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游离酸、蛋白酶及粘液分泌存在着显著的相随性,慢性胃炎时的粘膜分泌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与胃内胆汁酸含量升高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74.
胰胆同病历来深受重视,但胰病时肝功的变化尚少了解。本实验以去氧胆酸钠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就实验后1、4、6天时的血清淀粉酶、GPT、AKP、r-GT及胆固醇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就栀子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胰腺炎后24小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至第4天时即降至正常,栀子组的淀粉酶则稍有升高。胰腺炎后血清GPT、AKP及r-GT均有明显升高,而栀子组则AKP及r-GT,升高程度明显为低。至于GPT,服用栀子者虽在胰腺炎1天时也明显升高但第4天即降低至正常水平。术后6天时的胰肝组织学变化也显示服栀子者的炎症、出血等病变均较轻。表明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肝功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中药栀子则有促进机体恢复,减轻肝脏病变的药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的作用。方法:10年来对40例肝胆管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所有病人均于手术后经引流管造影证实,术后8周行胆道镜检查确认后取石。结果:40例中30例残余结石被取尽,取尽率为75%。取石失败的原因为:合并肝胆管管状狭窄,胆管有解剖变异,结石位于3级以上胆管并嵌顿。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6.
取健康SD大鼠30只(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胰炎+盐水组和胰炎+栀子组。用去氧胆酸钠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胰炎+栀子组大鼠于术前1小时,术后4、23小时经口给50%栀子煎剂各2ml,胰炎+盐水组给生理盐水,处理相同。术后24小时,采用伊文思蓝荧光法观察栀子对胰腺组织中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胰炎+盐水组的胰腺组织内伊文思蓝漏出量与正常和栀子组比明显增加(P<0.01),并出现水肿、出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栀子组则病变很轻。表明急性胰腺炎时,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而栀子具有减轻这种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实验用133只 SD 大鼠观察实验性慢性胃炎时胃粘膜组织学的变化、尿素酶反应、弯曲菌样细菌的检出率,以及应用中药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24小时内尿素酶反应阳性率与细菌检出率基本相符;胃炎组的尿素酶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预防组及用“胃炎冲剂”和“三九胃泰”的治疗组其尿素酶反应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另经相关测定表明各组胃体粘膜的炎症程度与尿素酶反应有明显相关性(Rs=0.9146,P<0.01)。上述结果提示弯曲菌样细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78.
金粉散在临床应用具有缓解症状,排除胆石,减少发作等显效,而在组方上与胆道排石汤迥然有别。本工作以豚鼠为对象,观察金粉散对胆道运动及胆汁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金粉散具有促进胆囊运动,增加十二指肠峰电活动,但对 Oddi 括约肌和幽门肌电活动无显著影响。它能促使胆汁中胆汁酸含量升高,而对胆汁流量及HCO_3~-和胆固醇含量影响不大。从而提示金粉散的上述作用可能就是它具有排石,以及可能还有防石及溶石作用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79.
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名方,由茵陈蒿、栀子和大黄等三味药物组成。方中茵陈主清热利湿,解肝胆之郁;伍栀子以增强清热,利胆、退黄;佐大黄以荡热、去积,使二便通利而除腹满。通过上述配伍以体现其在清热、利湿、退黄等药效上的协同作用。近年来的实验指出:茵陈、桅子、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胆效用,但大多是对单味药的研究。为了瞭解茵陈蒿汤及其组成药味在方剂中的药理作用,本文利用正交设计法就其对狗胆汁流量和奥迪氏括约肌张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结果发现茵陈蒿汤具有促进狗的胆汁流量和降低奥迪氏括约肌张力  相似文献   
80.
以豚鼠为对象,向其胆囊内植入人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各一块,用低、中、高三种剂量及UDCA治疗一月。结果显示:1.中剂量金石散和UDCA均具有明显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两者效应相仿,比中剂量大一倍的高剂量溶石效应稍有增加,而低剂量则不显溶石作用。2.对胆色素结石三种剂量金石散均具明显溶石作用,UDCA则无。3.低剂量金石散和UDCA显示具有明显利胆作用。4.动物喂金石散后,胆汁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而胆红素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与金石散的溶石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