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急症,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SAH的首位病因,而动脉瘤再出血是动脉瘤性SAH(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然而关于aSAH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 对a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aSAH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6例和非再出血组154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指标、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及影像学指标,对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与aSAH患者再出血无关(P>0.05),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应关注并积极预防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0.05或0.01).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机制。方法对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行血管内支架(PC冠脉支架)成形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系统随访。结果16例病人行颅内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2例术后10min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淡漠、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即刻脑血管造影见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前向血流延迟,及时选送微导管于支架内应用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与术前对比无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术前充分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在防治卒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医学证据,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抗炎、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等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0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预后良好组18例,预后不良组22例.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年龄[(64.64±11.30)岁比(58.94±10.47)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76.73±316.32)min比(176.00±59.74) min]、溶栓前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73±8.46)分比(11.22±5.20)分]、溶栓治疗24 h内最大收缩压(SBPmax)[(186.59±24.79)mm Hg(1 mm Hg=0.133 kPa)比(169.00±23.04)mm Hg]、收缩压连续变异性(SBPV)[(17.11±3.90)mm Hg比(13.33±4.9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治疗24h内的SBPmax、SBPV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6.
机械取栓是目前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手段,但其血管再通成功率仅为70%左右,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以及动脉夹层,对于上述情况补救性支架置入是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缺少高级别证据.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后补救性支架置入治疗的相关文献,从手...  相似文献   
27.
脑卒中作为临床工作中一类较为常见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作为最重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通常能够受到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颅内狭窄具有着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并在颅内狭窄等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面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现通过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角度出发,用于早期发现早期的脑血管狭窄,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进行判断,从而更好的完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诊断,并对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统一的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34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70%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18例和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组(支架组)16例,并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终点事件为狭窄动脉供血区出现脑卒中.结果 支架组与药物组均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随访期内,药物组18例中发生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再发脑梗死5例(27.78%),3例发生大脑中动脉闭塞(16.67%,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闭塞),支架组未发生支架侧脑梗死,12个月时复查DSA无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支架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 0.05).结论 选择性的支架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可能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9.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 < 0.05或0.01)。 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脑梗死6个月内卒中后淡漠(PSA)变化及PSA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并完成急性期及6个月随访.根据急性期及6个月淡漠情况,将患者分为Ⅰ组(急性期淡漠,6个月淡漠组)、Ⅱ组(急性期淡漠,6个月非淡漠组)、Ⅲ组(急性期非淡漠,6个月淡漠组)、Ⅳ组(急性期非淡漠,6个月非淡漠组).应用淡漠量表评估PS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卒中严重程度、修正Rankin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Barthel指数评分(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急性期和6个月两个时间点抽血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结果]发病6个月淡漠组年龄、NIHSS、mRS、hs-CRP、Hcy高于非淡漠组,受教育程度、MMSE、BI、HbA1c、UA低于非淡漠组.与Ⅰ组比较,MMSE、HbA1c低于Ⅱ、Ⅲ、Ⅳ组,hs-CRP高于Ⅱ、Ⅲ、Ⅳ组(P<0.05).[结论]脑梗死6个月时年龄、受教育程度、NIHSS、MMSE、mRS、BI、HbA1c、hs-CRP、Hcy、UA与PSA密切相关,较低MMSE,较低HbA1c,较高hs-CRP预测PSA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