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肠内营养(EN)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于危重症与营养不良病人的EN治疗,不仅是为病人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保持体重与氮平衡,而且还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和结构、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病人生存率等作用[1]。同时,我们不可忽视行EN支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结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结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统计置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3 d总胆红素水平、白细胞计数。结果置管穿刺成功率高达100.00%(112/11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8%(3/112)。术后3 d总胆红素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术结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改善肝功能和控制炎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系统与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HBe系统的关系.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基因检测(PCR法)、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阴性22例,阳性66例.从阳性患者中检出野生株感染22例,占33.3%;突变株感染44例,占66.7%.44例突变株感染者中38例属1898位点及/或1901位点突变,占86.4%;其他形式突变6例,占13.6%;66例血清HBV DNA阳性中,CHB 49例,LC 17例,突变株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9.3%、58.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系统中,HBV DNA阳性患者属HBeAg(+)者44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75.0%(33/44),属抗HBe(+)者20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50.0%(10/2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HBe系统中,HBeAg(+)患者的突变株检出率高于抗HBe(+)患者(P<0.05),提示其位点突变株在HBeAg(+)中占优势,与以往文献报道中关于1896位点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患者中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HBeAg(+)患者也存在病毒突变的可能.②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HB患者与LC患者的突变株感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1898及/或1901位点的突变株感染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下颌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并初步获取其三维形态测量平均值,为建立三维虚拟可变形下颌骨平均值模型提供前提。方法:利用现有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头颅三维CT数据库(54例),应用三维重建和测量软件Mimics 10.01,建立下颌骨外形轮廓三维测量方法。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获得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各部位长度、宽度、高度、深度、厚度、角度等84组均数和标准差,其中66组测量项目在男、女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6组测量数据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此16组测量数据在下颌骨表面分布具有对称性。成年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外形轮廓高、宽、深度间不具相关性。结论:大致正常成年汉族人群男性和女性下颌骨形态长、宽、深、高度各具特点,男、女个体下颌骨三维形态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55.
孙彦峰  高涛  薛莉  席桂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63-4265
[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为本地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年9月~2010年5月宝鸡市流感监测资料,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流感流行特征。[结果]2009年9月~2010年5月宝鸡市ILI%平均水平为9.90%。检测标本680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9.12%,以甲型H1N1(30.73%)和B型流感(5.30%)为主。阳性病例数在15~25岁青年和5~15岁的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7.37%和36.84%。[结论]宝鸡市流感流行主要在秋冬季,呈现双峰特征,2009年9~12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2010年1月~5月以B型流感流行为主。流感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容易造成流行,ILI的监测工作能够为流感的流行提供早期预警信号,分析流感流行特征可以为本地区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拟似肺结核初次发病(初发)和初发肺结核病人,不同性质的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分布(涂阳)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262例拟似肺结核初发患者,其中927例最终排除了肺结核,335例确诊为初发肺结核的患者。对痰液标本3751份,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分级的比较。确诊患者的涂片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结果]初发结核病人中,涂片阳性占75.2%,培养阳性占83.9%。分别为涂片培养双阳性60.30%,单涂片阳性15.52%,单培养阳性24.18%。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P〈0.05)。不同痰标本的涂片阳性率分别是:血样痰42.7%、1二乳样痰40.10%较黏液痰32.60%、气管镜27.50%、水样痰17.40%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数量分级分布为:干乳样痰、血样菌痰、黏液样痰4级多见;水样痰、气管镜1级多见。[结论]初发病人痰培养与痰涂片二者都应重视,呵增加涂片次数。不同性状的痰分级可以观察到排菌量的不同,重视干乳样、黏液样痰检查,水样痰检查不能忽视,不能过分依赖皿样痰作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临沂口岸进境原木上截获的蚊种进行DNA条形码研究确定蚊种。方法使用双翅目COI基因国际通用引物对原木携带蚊种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序列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确定蚊种。结果待测蚊种COI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为HQ398903.1的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序列相似性为99%。结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成功地对媒介蚊类进行分类鉴定,该技术可弥补蚊虫形态缺失和形态学鉴定知识不足对蚊类鉴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和养殖业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操作手册》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再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Compact,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55株口一内酰胺酶阳性,阳性率为94.83%;对莫西沙星、奎奴普汀/达福普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福平100.00%敏感,对苯唑西林(96.55%)、庆大霉素(82.76%)、左氧氟沙星(81.03%)、四环素(81.03%)、环丙沙星(72.41%)、复方新诺明(72.41%)、克林霉素(58.62%)、红霉素(53.44%)、苄青霉素(5.17%)敏感。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本次实验中的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3种抗生素敏感性较高,但对常用的苄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且检出了MRSA菌株,在临床治疗和动物养殖的用药上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建立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数字化模型,为唇腭裂患者的模型分析建立科学方法。方法 唇裂修复术前于全麻状态下对1例右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上颌无牙颌制取模型,用激光扫描仪扫描,通过计算机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模型重建。结果 此法可在重建模型上设定测量参考点9个,并可测出各标志点间的距离;模型可切割后测量和计算。结论 激光扫描三维分析方法是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嵴形态及方向改变的一种理想方法,应用此模型可量化分析唇腭裂患者随生长发育而变化的上颌牙槽嵴形态。  相似文献   
60.
激光扫描在面部畸形三维重建及测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林  许天民  张益  高涛  王勇  查红彬  冯洁 《口腔医学》2005,25(6):345-347
目的开发建立一套面部三维结构重建、测量及诊断分析系统。方法应用系统建立标准石膏立方体试件以及石膏头像三维计算机模型并进行定点、测量,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获得系统建模误差以及定点误差范围;2例面部畸形患者进行了面部三维扫描建模,应用系统对患者面部计算机模型进行了定点、线距、角度测量以及初步对称性分析。结果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建模误差在0.2 mm以内,定点误差在0.5 mm以内。应用本系统可以完成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定点、线距、角度测量及对称性分析工作,基本能够达到临床要求。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颌面部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重建和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