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目的:评价足浴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先足浴30分钟,后外涂硝酸咪康唑乳膏;对照组仅外涂硝酸咪康唑乳膏。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为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组真菌清除率为86.84%,对照组为57.8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足浴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疗效显著,是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自伽玛马问世以来,其发展非常迅速,治疗范围也得到了扩展,由最初的只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扩展到包括脑肿瘤的神经外科的大多数疾病。笔者对γ-刀的发展历史和作用机制;治疗脑肿瘤的适应症及疗效评价;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发症及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我国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06年1至8月份我国克雅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l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脑脊液中14—3—3蛋白进行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发现CJD临床诊断病例10例,疑似诊断病例8例。均为散发型CJD病例,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没有明显的聚集性。发病年龄平均为60岁,男女比例接近1:1。首发症状中以快速进行性痴呆所占比例最多,占44%。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以散发型为主,地理、职业、男女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了解脑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复苏对缺血性脑保护的炎性机制。方法健康恒河猴4只,先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min,然后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行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60min后恢复脑血流,自然复苏。应用ELISA法统一测定实验前后猴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浓度。结果4只恒河猴术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正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四种细胞因子在灌注结束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24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2h测得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显示不同时间点促炎因子IL-2、TNF-α、IFN-γ与抑炎因子IL-10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可引起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一过性增高,其中抑炎因子IL-10的明显表达和促炎因子之间互相抑制,互相作用,促使细胞因子网络维持动态平衡,从而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抑制了脑缺血后机体炎性反应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雷公藤联合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分成3组。治疗组(50例)口服雷公藤片,外用蜈黛软膏;对照I组(52例)单用蜈黛软膏外用;对照II组(48例)单用雷公藤片口服,疗程4周,观察疗效。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I组和II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和9.16,均P﹤0.05﹚,对照I组和II组之间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雷公藤片口服联合蜈黛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选择性深低温顺行脑灌注能提高猴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目的:观察选择性深低温血流阻断对猴海马超微结构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只健康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深低温组(n=5)在常温下阻断猴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10min,然后通过一侧颈内动脉灌注4℃林格氏液,同侧颈内静脉回流,使脑温维持在18℃以下,60min后恢复脑血流;常温组(n=3)除灌注液改为37℃林格氏液外,其余与深低温组相同。结果与结论:深低温组猴全部成功复苏,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常温组猴全部死亡,未能成功复苏,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异常。与常温组比较,深低温组海马波形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说明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行选择性深低温顺行脑灌注可下调海马波形蛋白表达,保护海马组织,减轻脑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47.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蓝科肤宁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确诊的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被成功切除肿瘤,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4例;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复发。结论对影像学提示非典型性或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术中应行快速病理学检查,对恶性者应争取simpsonⅠ级切除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切除,同时结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49.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及最长断流时间;方法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外静脉回流,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手术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血生化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7只实验猴中,2只未能建立实验模型,5只于术后安全复苏,其中4只术后长期存活;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监测未见显著变化(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结论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60~80min后可安全复苏,各主要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50.
超低温断血流对猴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过程中脑组织细胞外液的谷氨酸(glutamate, 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动态变化.方法 恒河猴7只,随机分为两组:四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简称四血管组,n=4),两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简称两血管组,n=3).将微透析管置入右顶叶脑组织内,自缺血前30min开始收集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前后脑组织细胞外液Glu及GABA的浓度.结果 四血管组Glu在常温断血流缺血后即迅速升高(P<0.05),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缺血时明显下降至低于缺血前水平(P<0.05);恢复血流后行再灌注复温,早期即开始升高,迅速达到并超过灌注前水平.GABA则变化不大.两血管组Glu在常温断血流预缺血后迅速升高(P<0.05),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较四血管组明显;恢复血流后行再灌注复温,和行低温冷灌注时相比,Glu变化不明显.GABA在常温断血流预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流复温时均变化不大.结论 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通过抑制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其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