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36例心脏黏液瘤在心脏不停跳进行手术的病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维持在(33±1)℃,在心脏空跳下完成肿瘤切除。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1例右心房巨大黏液瘤术后未醒,全组无死亡。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黏液瘤摘除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2.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肝细胞癌又是肝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在提高不宜手术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因此,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除了手术、放化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外,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光动力疗法(PDT)是治...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存在反复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持续3年以上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BI内镜组与白光内镜组(各80例),其中白光内镜组患者给予普通白光内镜检查,NBI内镜组患者给予NBI结合内镜检查,根据相关内镜图像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内镜图像清晰度,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估比较两组早期胃癌及胃癌病变检出准确率。结果 NBI内镜组发现病灶100处,其中13处癌性病变,87处为非癌性病变;白光内镜组发现病灶98处,其中10处为癌性病变,88处为非癌性病变。NBI内镜组在病变轮廓、微血管形态及胃小凹形态方面的内镜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白光内镜组(P 0.05)。NBI内镜组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符合率(97.00%)、敏感性(97.80%)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组的52.04%、55.17%(P均0.05),而两组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分别为88.89%、4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BI结合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6),白光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0.026)。结论针对消化内科中存在反复上消化道症状持续3年以上患者给予NBI结合内镜检查,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准确辨别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同时,提高活检病理检查准确率,对于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4.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又名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feldlt-jakob dis-ease),是一种可由"海绵状脑病因子"传递的慢性病毒感染性脑病,较为罕见。脑电图是早期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近年,我院收治2例本病患者,现将病例及脑电图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何梅凤  邓新国  吴伟  高杨 《中成药》2011,33(10):1685-1687
目的 探讨兔眼局部应用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后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于兔眼滴入盐酸川芎嗪滴眼液50 μL,并于不同时间点抽取房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川芎嗪浓度,DAS2.1.1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兔眼滴用盐酸川芎嗪后,盐酸川芎嗪在房水中的浓度变化呈二室模型,盐酸川芎嗪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 16.202±2.564) μg/mL;达峰时间(Tmax),0.083 h;吸收相半衰期(t1/2α),(0.509±0.179)h;消除相半衰期(t1/2β),(0.857±0.278)h;曲线下面积(AUC),(14.584±2.950)μg·h/mL.结论 盐酸川芎嗪滴眼后能快速渗透到房水中,且浓度较高,但消除也较快.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眼科临床手术切除的人翼状胬肉标本,消化分离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别在pH为7.40和pH为600的条件进行,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配制终浓度为4.0mg/ml、2.0mg/ml、1.0mg/ml、0.5mg/ml和0.25mg/ml的川芎嗪药液,0.02%的丝裂霉素C(MMC)作为阳性对照组,pH为740和/或pH为6.00的RPMI1640培养液作正常对照组,对体外培养的胬肉成纤维细胞进行作用。通过光镜观察对细胞进行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技术检测显示细胞存活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细胞计数和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pH为740的条件下,与正常1640培养液组比较,4.0mg/ml的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在pH为6.00的条件下,与正常1640培养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和pH为6.00的1640培养液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pH为6.00的1640培养液组比较,4.0mg/ml的川芎嗪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他浓度的川芎嗪,0.5mg/ml和0.25mg/ml的川芎嗪可明显促进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p〈0.001)。结论川芎嗪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较高浓度的川芎嗪(4.0mg/ml)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川芎嗪(0.5mg/ml、0./ml)在pH为6.00的条件下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在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20)、胺碘酮组(n=8,3mg·kg~(-1),舌下静脉注射)。麻醉动物后,钝性分离大鼠3、4肋间肌,用自制小拉钩拉开胸腔,"双线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经8min缺血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30min,观察各组死亡率,实验中用PowerLab连续描记心电图,分析再灌注期心电图变化。结果模型组再灌注期100%出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率为55%;胺碘酮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仅发生室性早搏,死亡率为0(P<0.01)。结论改良方法制备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8.
通过RD细胞(横纹肌肉瘤细胞)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分离到5株手足口病患者的EV71型病毒株,病毒命名为SZ/08-1/08/CHN、SZ/08-4/08/CHN、SZ/08-28/08/CHN、SZ/08-121/08/CHN和SZ/08-605/08/CHN.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离体培养晶状体抗氧化作用的SOD,CAT和MDA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晶状体放入0,0.125,0.25,0.5,1,2,4g/L的TMP溶液的培养液进行离体培养24h后,观察晶状体形态变化,并作组织匀浆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反应法测定SOD活性,钼酸铵终止法测定CA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SOD的活性(P<0.01,P<0.01,P<0.01,P<0.05),而0.125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CA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CAT的活性(P<0.01),而0.125,0.25,1,2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125,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降低大鼠晶状体中MDA的含量(P<0.01),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TMP对培养大鼠离体晶状体有提高SOD,CAT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背景:核因子κB作为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是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汇聚点,参与机体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多种反应物质基因的表达调控,在体液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恒河猴移植肝组织内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急性排斥反应组肝移植后不给予抗排斥处理,对照组肝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给予抗排斥处理。分别在移植后6,12,24和72 h 4个时间点收集血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取移植肝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和排斥反应,根据Banff评分系统判断排斥反应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肝功能变化滞后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当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表达上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也随之加剧。并且在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肝功能、病理学仅有轻微改变时,核因子κB p65表达显著升高。因此移植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表达水平的检测对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核因子κB可能成为控制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