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重要脏器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猕猴15只,根据平均功率密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假辐射组,2、5、7和11 mW/cm2微波辐射组,采用Biopac公司生产的MP-150多导生理记录及分析系统,分别于辐射前及辐射后即刻、1 d、3 d、7 d、14 d和30 d,对猕猴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及体温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7和11 mW/cm2组EEG见δ频段相对功率谱分别于辐射后7 d和14 d内显著升高,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均于辐射后3 d内明显下降,14 d见升高,30 d见部分恢复。2 mW/cm2和5 mW/cm2组δ频段与β频段相对功率谱辐射后未见明显变化。11 mW/cm2组心率于辐射后即刻明显减慢、心电图R波和T波波幅均于辐射后1 d内显著降低,且心律不齐,30 d时基本恢复。辐射后即刻至30 d,各实验组猕猴的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7和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脑电生理功能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心脏电生理功能损伤;2~11 mW/cm2微波辐射对猕猴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RLF)中转录因子SP1、AP1和Smad3-Smad4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进行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应用10μg/L TGFβ1进行处理,通过凝胶阻滞电泳(EMSA)、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照射后转录因子SP1、AP1和Smad3-Smad4活性的变化及Ⅰ型胶原和Ⅰ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Ⅰ,PAI-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RLF中AP1和Smad3-Smad4形成弱阻滞条带,SP1无阻滞条带形成。以10μg/LTGFβ1处理后,3种转录因子所形成的阻滞条带明显增强,PAI-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多。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可促进RLF中转录因子SP1、AP1和Smad3-Smad4的活化,并进而增加PAI-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小鼠经中子及γ线照射后,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线照射,于照后6、12h,1、2、3、4、5、7、10、14、21、28d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观察TNF-α在肠组织中的变化。结果:在正常肠黏膜中,TNF-α主要见于肠绒毛间质、黏膜下及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浆内;2.5Gy中子照后2d内,上述阳性部位TNF-α的表达进行性减少;3~7d其在巨噬细胞及隐窝细胞浆内的表达明显增加,5d达高峰,14d恢复至正常水平。4.0、5.5Gy中子及12Gyγ线照射后4d内,TNF-α的表达进行性减少;γ线5.5Gy照后6~12h,TNF-α的表达增多,照后1d减少,2~5d增加,3d达高峰,10d恢复至正常水平。TNF-α的表达在肠黏膜损伤时减少,于损伤后恢复的早期增多。结论:中子和γ线照后,肠内源性TNF-α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4.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留守儿童四种主要监护类型(父或母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2].本文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IL-2对中子照射后肠上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子照射对体外培养的IEC-6细胞生长的影响及IL-2对其损伤后增殖和恢复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IL-2调节受照射肠上皮细胞生长的相关机制。方法:单独用IL-2(1×105U/L)或同时施加JAK1激酶阻断剂(A77-1726)处理受4Gy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并于照后10、15、30min和1、3、6、12、24、48及72h,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射后IEC-6细胞的增殖活力和死亡方式的改变。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IEC-6细胞上IL-2Rβ的表达和JAK1活化情况。结果:4Gy中子照射后24h,IEC-6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而IL-2处理组该细胞的增殖活力有显著提高(P<0.05)。受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经IL-2作用24h,其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坏死率变化不明显。以IL-2刺激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后,于10及15min可见JAK1发生明显磷酸化活化,24h时IL-2Rβ的表达明显增多。同时应用A77-1726和IL-2处理受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后,其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单纯IL-2处理组。结论:IL-2可促进受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增殖,具有抗辐射作用。IL-2Rβ和JAK1活化参与了IL-2对中子损伤的IEC-6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66.
电磁辐射对猕猴骨髓中造血细胞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磁辐射对猕猴骨髓造血细胞损伤效应。方法:经高场强电磁脉冲源以6×10~4V/m全身辐照5只猕猴,于照前及照后1、3、7、14、28及90d麻醉后,经股骨上端穿刺,抽骨髓分离有核细胞离心涂片,采用光镜(gimsa、AgNOR、feulgen染色),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电磁辐射对猕猴骨髓造血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伤后1~14 d,骨髓中造血细胞进行性减少,尤以各系统幼稚细胞减少为显著。形态结构欠佳,增生不活跃。伤后7~14d,凋亡的造血细胞明显增加,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核固缩。造血细胞中DNA含量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进行性减少。伤后28d~3m,骨髓中造血细胞数量、形态、DNA含量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结论:电磁辐射可使猕猴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改变;并使其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7.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高功率脉冲微波(highpowerpulsemicrowave,HPPMW)辐照后Wistar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HPPMW对机体整体的影响。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其余6组为辐照组。用高功率脉冲微波源,以功率密度为3050W/cm2脉冲微波(频率为5.4GHz,脉宽为26ns)辐照辐照组动物。于辐照后1h、6h、24h、7d、14d及28d分别采血,用美国Coulter-JTIR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中ALT、TP、ALB、GLU、BUN、CRE、AST、LD、LD1、CK、CK-MB、HBDH、ALP、GGT及CHOL进行测定。所有数据经Spss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大鼠被辐射后的1h~28d间多种生化指标出现明显改变(P<0.01)。结论:HPPMW可引起大鼠血清多种酶、蛋白及代谢产物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HPPMW可能引起大鼠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68.
大鼠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特点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辐射对伤口愈合影响的规律和机制。方法 :采用宏观、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 )和原位杂交 (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等方法 ,动态观察了大鼠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的病理变化过程。结果与结论 :结果显示 ,伤后即刻予以 15Gy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具体表现为 :①伤口愈合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特别是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减少 ,坏死组织增多 ,出血广泛 ;②肉芽组织生长成熟缓慢 ,成纤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 ,出现畸形的“放射性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 ;③上皮覆盖过程滞后 ,伤口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69.
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及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影响的病理变化过程。结果 伤前2d至伤后7d照射增能延迟伤口愈合,其中以伤后即刻照射影响量显著,其余依次为伤后3d、伤前2d及伤后7d照射。结论 不同时间辐射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鼠经 6、9、12、15及 2 0Gyγ射线照射 ,于照后 8个不同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 结果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 ,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分期 ,而在不同剂量组中细胞的死亡方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