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0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33篇 |
基础医学 | 196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873篇 |
内科学 | 333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56篇 |
特种医学 | 2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0篇 |
综合类 | 1194篇 |
预防医学 | 399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47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15篇 |
肿瘤学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238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220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7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笔者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泵临床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经过一定的护理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长有所减少[对照组(8.0±1.8)d、实验组(6.2±1.2)d],显著差异(P <0.05)。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接受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2.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可出院维续康复治疗。为了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塞再度复发,提高病人的存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NESTMI患者38例,将入选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余21例为药物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药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厄贝沙坦(15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GF含量。结果治疗后第14天时药物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药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时HGF水平均较治第7天下降(P<0.05),但两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NSTEMI患者应用厄贝沙坦2周时可使血清中hs-CRP、Hcy水平明显下降,厄贝沙坦可降低老年NSTEMI患者血清HGF水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并研究其在体内、体外杀瘤作用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50),治疗组采取患者的癌症细胞SKOV 3细胞,将病毒质粒经介质传染给癌症细胞并进行PCR体外扩增,经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检测病毒颗粒浓度,以TCID 50法检测感染性滴度,并计算病毒比活性,保证植入的病毒含有E 1A基因片段;对照组患者进行体内植入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观察抑制杀瘤疗效。结果经PCR体外扩增,得到DNA片段,进行凝胶电泳,可知植入的重组溶瘤腺病毒含有E 1A基因片段。通过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得治疗组病毒颗粒浓度比上测得的感染性滴度得到病毒比活性为3.56%,显著高于对照组2.01%(P<0.05)。进行体外抑瘤实验中,治疗组注入病毒成分为rAd-E 1A-CDglyTK,其对SKOV 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16.59±1.57),显著高于含有rAd-CDglyTK的对照组生长抑制率(10.80±1.47()P<0.05)。体内抑瘤实验中,治疗组生长抑制率为(26.12±8.11),显著高于对照组(1.6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具有较好的抑制杀瘤作用,其中体内杀瘤强于体外杀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77.
为了探索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情况,我们采用实时超声测定法,对50例NUD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胃液体排空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①NUD组:50例NUD患者,男38人,女12人,平均年龄41.18±12.66岁(范围14~76岁)。其消化不良病史在2~25年。均经纤维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及肿瘤,经B超、实验室 相似文献
78.
黄政德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政德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带头人,擅长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黄政德教授在辨治脾胃病方面有独到的临床经验,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疗效显著,现将黄政德教授从寒热错杂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FMEA护理管理模式对忽视防范针刺伤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采用FMEA护理管理模式之前针刺伤事件作为对照组,与2016年开展FEMA护理管理模式后出现针刺伤事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FMEA护理管理模式后针刺伤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证明该模式对于护士针刺伤的预防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