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1020篇
预防医学   32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68篇
  4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减少病区药房调剂差错件数,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应用到病区药房发药中,分析病区药房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结果该院病区药房发药差错件数由每周41.33件降至每周18件,改善幅度达56.4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病区药房调剂差错有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病区药房调剂差错件数,提高药学部对临床的服务水平,同时可提高药师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叶酸、维生素B_(12)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016年7-12月该院未进行叶酸、维生素B_(12)监测及相关干预前的4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017年1-6月该院实施了上述指标监测及相关干预后的4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A发病率及血常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2个月内MA发病率分别为4.99%(24例)、15.63%(75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5)。观察组中M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30±0.44)×10~(12)/L,高于对照组MA患者[(2.77±0.56)×10~(12)/L],Hb[(75.61±12.67)g/L]、MCV[(102.65±2.01)f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MA患者[(96.17±13.89)×10~(12)/L,(110.84±2.4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有MA患者有24例,其中13例维生素B_(12)缺乏,7例叶酸缺乏,4例维生素B_(12)及叶酸均缺乏。观察组血清叶酸水平为(0.77±0.14)ng/mL,维生素B_(12)水平为(20.41±3.74)pg/mL。结论叶酸、维生素B_(12)及血常规联合检验,有助于提早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M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肝衰竭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其病理学是以大面积肝细胞死亡为特征,核心机制是内毒素、免疫反应和炎症级联反应等。肝细胞有效再生以代偿肝功能是促进肝衰竭良好转归的生理基础,并直接影响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临床实践中已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低的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但胆固醇作为肝细胞合成代谢指标,其与肝细胞再生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胆固醇与肝再生关系出发,综述其在肝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和潜在价值,以期从另一角度了解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为肝衰竭的诊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清、胃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降低Hp的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溃疡出血组50例和溃疡组30例,选择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和胃液中IL-6、IL-8含量,并对各指标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Hp感染、体质量指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溃疡出血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溃疡组和对照组(P<0.01),且溃疡组IL-6、IL-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5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检测Hp阳性22例,阳性率44.0%;Hp阳性患者血清及胃液IL-6、IL-8含量均高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 IL-6、IL-8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清、胃液中呈高表达;IL-6、IL-8在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表达与患者Hp感染有关;IL-6、IL-8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及是否合并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86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 ,应用常规保肝降酶疗法 ;研究组 46例 ,在保肝降酶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结果 研究组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抗 HBe阳转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可以改善患者的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以猪CD58为分子佐剂,将CD58基因与猪带绦虫疫苗候选抗原基因TSO45W-4BX联合表达,寻找新型抗猪囊尾蚴疫苗。 方法 分别以重组质粒pGEM-4B和pGEM-CD58为模板,PCR扩增猪带绦虫TSO45W-4BX基因和猪CD58基因,将TSO45W-4BX与酶切处理的pGEX-4T-1定向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重组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在其下游酶切插入CD58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明阅读框正确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 结果 pGEX-4BX和pGEX-4BX/CD58分别表达Mr 41 000和Mr 69 000的融合蛋白,pGEX-4BX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而pGEX-4BX/CD58却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但两者都能被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TSO45W-4BX与CD58基因联合表达,TSO45W-4BX仍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7.
在局部解剖学课的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穿经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均存在变异,臀上、下神经共干穿过梨状肌;臀下血管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坐骨神经属Ⅱ型变异;股后皮神经由2个神经根汇合而成.现报道如下. 男尸,身高约165 cm,年龄约50岁.左侧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肌腹长7.5 cm,宽3.1cm.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共干穿过梨状肌,臀上神经分支进入臀中肌支配该肌,臀下神经分支进入臀大肌支配该肌.臀下血管未经由梨状肌下孔穿出,而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分支进入臀大肌.臀上血管未见异常.坐骨神经属Ⅱ型变异,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股后皮神经由2个神经根汇合而成,1根穿梨状肌,1根穿经梨状肌下孔,2根在距梨状肌下缘0.5cm处汇合成股后皮神经.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未见异常.右侧梨状肌上下孔穿经结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在循环毒毒蛇咬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108例,根据国际蛇伤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蛇咬伤组82例与重度蛇咬伤组26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偏低(P<0.01);细胞因子IL-4、IL-6、IL-10、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蛇咬伤组两两比较,重度蛇咬伤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IL-4、IL-6、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蛇咬伤组(P<0.05)。结论循环毒毒蛇咬伤患者中存在有明显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改变和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考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盐酸托烷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实际用药的配伍浓度和使用环境,检测0,1,4,6,24,48,72 h外观、pH、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与盐酸托烷司琼的配伍液在72 h内pH未出现明显变化,外观稳定,各药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条件下,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与盐酸托烷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72 h内保持稳定。因此,酒石酸布托啡诺(6 mg)、地佐辛(20 mg)与盐酸托烷司琼(10 mg)可以配伍使用,在镇痛泵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的疗程对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三组均予戒烟及禁酒,避免食用高脂肪和刺激性的食物,停用所有可使反流加重的药物,并联合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治疗(具体用法:莫沙必利片10 mg一日三次,饭前15 min口服;雷贝拉唑片20mg,一日一次)。第一组疗程为4周,第二组疗程为6周,第三组疗程为8周。结果疗程6周组总有效率高达95.83%,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改善最为显著,不良反应少,且6周组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4周组及8周组;在24h食管pH的监测结果改善方面,6周组与8周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均优于4周组。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6周对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最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