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92.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T)是将对抗原特异识别的细胞经体外扩增后输注入患者体内,使其被动获得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力的一种免疫疗法.该疗法在白血病、转移性黑色素瘤[1-2]、移植相关的恶性肿瘤、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3]等疾病中已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输液反应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危。输液是护士最熟悉不过的工作,但要真正做好其过程的管理,仍需下功夫去研究。  相似文献   
94.
生理教学增开实验设计课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设计课程的开设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又激励学生活跃思想,拓宽思路,培育创新意识,培养科学作风和品德,有利于学生走上正确的成材之路,也是对生理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检阅.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会,愿与同仁交流讨论,相互促进提高.课程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95.
笔者详细介绍了在HIS开发中的住院药房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HIS的开发要遵循实用化、标准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96.
重组激活基因(RAG)能被诱导再次表达引起T细胞受体(TCR)二次重排,进而在TCR库的形成和丰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次重排发生于外周者称为受体修正(receptor revision),发生于中枢者则称为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研究发现,TCR编辑/修正可存在于肿瘤、感染、移植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状态下,且与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利用动物模型或人类细胞研究TCR编辑/修正,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7.
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技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因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手术特性。任何检查或操作的不当都可以造成肿瘤的扩散。术前皮肤准备时的摩擦、手术时的挤压、触摸均可使肿瘤细胞转移或污染创面。 195 4年 ,医学家Cole和同事在结肠癌的手术治疗中 ,经过对Turnbull等人手术方法的改进 ,提出不接触技术[1] ,即最初的无瘤接触技术。实践经验及研究表明 ,手术操作本身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转移和扩散的概率 ,是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 ,进而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观念[2 ] 。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中 ,无瘤操作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手术切口的设计和保护充分的手术切口 ,…  相似文献   
98.
自体脾移植18例免疫功能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6-01/2008-09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脾破裂行脾切除辅加自体脾片移植患者18例,其中车祸伤15例,坠跌伤2例,刺伤1例.移植后0.5~3年随访观察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和C3水平.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44.4%,IgG,IgA,IgM、补体C3从脾切除后低水平状态逐渐上升至正常.说明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移植能够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在预防感染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和IL-2能产生50% ~ 70%反应率.但是,特异性的肿瘤活性淋巴细胞的扩增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限制了这项治疗在癌症患者身上的广泛运用[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对免疫相关GTP结合蛋白2(GTPase of immunity-associated protein 2,GIMAP2)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为深入研究GIMAP2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查询获取GIMAP2的蛋白序列,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对GIMAP2蛋白的跨膜结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NES)及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预测.采用PCR技术扩增GIMAP2基因片段,并插入至pQCXIP-mCherry-N1表达载体,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阳性克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QCXIP-GIMAP2-mCherry经过提取,纯化步骤后,与逆转录病毒包装质粒VSVG,Gag/Pol在脂质体介导下共同转入HEK293FT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转染48 h后收集病毒上清,直接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6.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内,外源性GIMAP2在MDA-MB-436胞内表达定位情况.使用绿色荧光化学染料分别标记稳定表达GIMAP2-mCherry融合蛋白的MDA-MB-436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脂滴,在超分辨率显微镜N-SIM下观察其与红色荧光的GIMAP2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显示,由337个氨基酸组成的GIMAP2蛋白在羧基端可能有2个跨膜螺旋结构,其中跨膜螺旋含预期氨基酸数为 40~41个,紧随跨膜螺旋结构之后的蛋白结构朝细胞质侧;羧基端第279~281位氨基酸有NES但无NLS;可能定位在内质网.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QCXIP-GIMAP2-mCherry.荧光染色结果证实,GIMAP2-mCherry融合蛋白成功在MDA-MB-436细胞内表达,并与内源性GIMAP2定位一致,分布于内质网和脂滴.结论: 免疫相关GTP结合蛋白2定位于内质网和脂滴,可能与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