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α、 链CDR3 谱系漂移,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及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中T细胞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患者TCR Vα和Vβ基因家族的优势取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 细胞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例正常献血员外周血中TCR 32 Vα、24 Vβ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不同Vα和Vβ家族优势取用,对部分单/寡克隆增生T细胞α、 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 肺结核患者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 α、 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与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有关,优势取用Vα、Vβ家族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65)基因在Pichia.pastoris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VEGF165。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VEGF165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a.pastoris酵母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hVEGF165,转化酵母宿主菌KM71,筛选多拷贝整合转化子,摇瓶培养,1%甲醇诱导表达。结果 SDS-PAGE分析显示,诱导4d的培养上清中hVEGF165表达量达上清总蛋白的30%以上。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刺激HUVEC增殖的功能。结论 在Pichia.pastoris表达系统中实现了hVE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材料及置入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 方法:以“冠状动脉支架,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血栓”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通过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但显著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通过凝血系统各因子水平评估,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前后充分地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 结论:支架置入体内后与血液及血管壁接触可产生炎症和致敏反应,因此支架置入前后应充分控制炎症状态和抗凝血治疗。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血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37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人Flt-1胸外区2-3loopcDNA在Pichia,pastoris醇母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Flt-1(2-3),方法:采用PCR扩增Flt-1(2-3)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a.pastoris酵母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Flt-1(2-3),转化酵母宿主菌GS115,筛选His^ Mut^s表型转化子,摇瓶培养,1%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CM-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1S-100分子筛层筛析纯化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于上清中,诱导4d的表达量达上清总蛋白的60%以上。ELISA及Westernblot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经CM-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100 分子筛层析纯化后,Flt-1(2-3)纯度达到90%以上,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结合hVEGF165的能力和抑hVEGF165对HUVEC的促增残功能。结论: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深性重组Flt-1 受体胞外区2-3loop小片段,为进一步的动物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胞外区和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TNFRI-IgGFc),体外转染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探讨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气道上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 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pBHGlox△E1,3Crc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PCR鉴定毒种正确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转染培养HBE135-E6E7,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表达和转录.结果 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感染性滴度达3×1010TCID50/ml,转染后HBE135-E6E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结论 构建的Ad-sTNFRI-IgGFc可有效转染HBE135-E6E7,并在其中高效表达,并能拈抗TNF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周明乾  罗微  马骊  温茜  黄永塔  王小宁 《广东医学》2008,29(8):1283-1285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α,β链CDR3谱系漂移,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基因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及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中T细胞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患者TCRVα和Vβ基因家族的优势取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例正常献血员外周血中TCR 32 Vα,24Vβ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不同Vα和Vβ家族优势取用,对部分单/寡克隆增生T细胞α,β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肺结核患者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α,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与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有关,优势取用Vα,Vβ家族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细节护理对外来植入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细节护理前、护理后100台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细节护理的开展对外来植入器械的管理效果以及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细节护理实施后,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相比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细节护理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外来植入器械的管理质量明显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细节护理,对加强外来植入器械的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8.
为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选择2005-01/2007-12行全髋关节置换的57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榆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浓度.结果全髋关节置换中超声检查发现25例形成深静脉血栓,32例未发现静脉血栓;置换后1,3 d,形成血栓的25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发现静脉血栓患者(P<0.05或0.01).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相关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9.
重组激活基因(RAG)能被诱导再次表达引起T细胞受体(TCR)二次重排,进而在TCR库的形成和丰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次重排发生于外周者称为受体修正(receptor revision),发生于中枢者则称为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研究发现,TCR编辑/修正可存在于肿瘤、感染、移植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状态下,且与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利用动物模型或人类细胞研究TCR编辑/修正,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0.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毒性感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对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出现,为HBV,HIV等难治性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