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感戴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2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大学生感戴状况及感戴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感戴水平在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幸福感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2.
新生鼠股骨破骨细胞存在位置的确定及其噬骨能力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确定新生鼠体内破骨细胞的存在位置,观察分离纯化后的破骨细胞形态结构,并检测其噬骨能力。方法:实验于2006-07/11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市售新鲜成年牛股骨皮质,临用前锯成1cm宽条,磨片机磨成厚50μm的1cm×1cm骨片,乙醇浸泡,晾干,紫外线照射消毒骨片的两面,放于DMEM培养基中4℃备用。②选取新生大鼠10只,处死取其后肢股骨,于中间位置截成两段,多聚甲醛固定,甲苯胺蓝染色确定体内破骨细胞的存在位置,并进行形态结构观察。③另选取新生大鼠6只,处死取其四肢长骨,刮取骨髓腔内及干骺端表面直至骨干成为极微小的碎片,机械分离破骨细胞,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④吉姆莎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酶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形态结构,通过破骨细胞在骨片上的陷凹情况验证噬骨能力。结果:①鼠后肢股骨行甲苯胺兰染色,大量破骨细胞位于靠近干骺端骨小粱的骨陷凹中,核呈深蓝色,核大且多。②分离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较少,体积大,胞浆丰满,细胞突起延展,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积聚在细胞中央或排列在细胞周边。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后可使混杂的单核基质细胞脱落,培养皿上大部分为多核巨细胞,破骨细胞纯化率达80%。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的破骨细胞呈阳性表达,胞质内酶活性部位为红橙色。④成熟破骨细胞体积大,细胞突起延展,细胞周围出现伪足。破骨细胞在牛皮质骨片上培养时产生骨陷凹,吸收陷窝大部分呈梅花瓣形或腊肠形。结论:新生鼠体内破骨细胞多位于靠近干骺端骨小粱的骨陷凹中,具有噬骨能力,可使牛皮质骨片产生骨陷凹。为体外分析破骨细胞生物特性、骨吸收功能及骨组织工程应用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近年来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很多。文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4-01/2009-10。检索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纳入标准:①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③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5篇。 结果: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发病机制主要有: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或郁滞)、血管壁的损伤。高龄、心脑血管病、静脉曲张或静脉手术是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有机械性和药物性预防两种方法,机械性疗法无药物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但对高风险患者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需结合药物预防性治疗以获得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人们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 结论:对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性治疗已受到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对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生长抑素是一种有着较为突出疗效的药物,属于肤类激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选取12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西咪替丁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药后24h、48h的治疗状况。结果对照组在抑制消化道止血方面有效率63.6%,要低于观察组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中,药效起效较快,使用方便,安全,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少,在治疗消化道出血疾病中有重要作用,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患者男 ,56岁 ,因右侧甲状腺囊肿住院 ,入院后青霉素试敏阴性 ,未记录药物过敏史。术前 1 0分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0 1 g、阿托品注射液 0 5mg ,患者无不良反应。随即在局麻加针麻下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术中顺利。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生命体征平稳 ,常规静脉点滴 (青霉素 80 0万u ,生理盐水 50 0ml) ,患者无不良反应(周身皮肤无异常改变 )。于次日晨发现患者双手及腕部、双足及踝部出现散在大小不等数个水疱 ,最大 5 0cm× 6 0cm ,伴瘙痒 ,高热、寒战 ,体温39 3℃ ,水疱周围皮肤红肿 ,面部及双侧腋窝均见丘疱疹 ,个…  相似文献   
126.
患儿男,13岁.因"皮肤渐黑伴身材矮小10年"就诊.患儿2~3岁时,家人发现其皮肤较黑,后进行性加重,且粗糙,以头颈部、腋下最为明显.1岁多会走路、说话,2岁前未发现异常,但其后身高渐较同龄儿明显矮小,同时其面貌与家人差别也很大,舌头肥厚以至于口齿渐不清晰,常因此被同学嘲笑,学习成绩中等.无多饮、多尿,无头晕、头痛及晕厥发生.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亲孕足月家中分娩,出生顺利,体重未测,"但较胖".平素偶患感冒.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身高分别为:170 cm,163 cm;有一17岁姐姐体健,身高165 cm.  相似文献   
127.
病毒性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毒性感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对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出现,为HBV、HIV等难治性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8.
马骊  张小娟  刘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7):773-774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而直肠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所以做好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备,尤其是肠道准备尤为重要。肠道准备好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术后并发症。笔者拟通过分析直肠癌患者的术前灌肠方法,以探讨影响灌肠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乳腺癌代谢相关预后模型,揭示代谢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代谢相关基因从KEGG数据库中获取,limma包用于去筛选TCGA数据库中1109例乳腺癌样本和113例正常对照的代谢相关差异基因,随机抽取70%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30%样本作为验证集,单因素Cox回归用于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基于...  相似文献   
130.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对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中有22例因母亲因素被建议入院,10例患儿因自身异常入院.无症状性先天性梅毒8例(25.0%),有症状性先天性梅毒24例(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