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某些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明确其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搜集了1987年以来以"乳头溢液"就诊的病人资料512例,现整理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2.
口服大剂量MPA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大剂量醋酸甲羟孕酮(MPA)对子宫内膜癌间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诊断性刮宫证实、未经任何治疗的子宫内膜癌20例,术前口服MPA55mg/d,连续10d。用免疫组化法(LSAB法)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测定用药前后内膜癌标本中PR、VEGF、bFGF的表达,VEGF和bFGF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其用药前后在内膜癌中表达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内膜癌中PR、bFGF的表达及MVD均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用药前后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9)。用药前后的内膜癌标本中VEGF和bFGF的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口服MPA能显著抑制内膜癌间质中的血管生成,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FGF而不是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3.
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旁腺腺瘤较少见,术前不易诊断,确诊需靠 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4.
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机理,在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的动物模型上,采用核固红-结晶紫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各期实验组和对照组鼠胚神经管及周围间充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线参照数密度和面数密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高温后8h神经管和周围间充质的细胞分裂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尤其是头部两侧程序性细胞死亡区域内的细胞凋亡增多显著.表明高温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区域的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神经管延迟闭合或不闭合,引起神经管畸形.  相似文献   
135.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通过扩大椎管有效容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且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清楚。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植入物与宿主生物相容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多节段(≥3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单开门组65例和全椎板切除组52例,分别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进行JOA评分、估算恢复率,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并通过侧位X射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59个月)。两组均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固定前(P < 0.01)。两组间JOA评分、恢复率、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均低于固定前(P < 0.01)。结果说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在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上有相似的疗效,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活动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6.
尿路上皮鳞化角化脱屑(又称白斑病或胆脂瘤)发生于上尿路者较少见。现将我院所遇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51岁。因右腰痛血尿20年、右肾多发铸形结石、肾功能严重毁损,于1987年5月27日入院作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11×6×3.5cm,  相似文献   
137.
维生素A酸是常见的一类化学致畸因子,可引起各种心脏畸形,如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等,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蛋白在心脏正常和异常发育过程 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探讨过量维生素A酸致心脏畸形发生的机理。结果显示:心内膜垫形成之前,心内膜细胞基底面呈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阳性,当内膜细胞转化为内膜垫细胞时,其基底面的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消失,心胶质和心肌膜中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  相似文献   
138.
139.
环磷酰胺是一种很强的致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和骨骼发育异常的物质,利用叶酸和维生素C拮抗其胚胎毒和畸胎毒的作用。结果环磷酰胺+维生素组胎鼠脑膨出发生率为10.6%,顶骨骨化障碍发生率为11.3%,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的98.3%和100%,(P<0.001);胎鼠平均体重为3.8g,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的2.1g,P<0.001。光镜观察神经管,可见环磷酰胺+维生素组神经管上皮的损伤轻于环磷酰胺组,其细胞分裂增生则明显比环磷酰胺组活跃。表明叶酸、维生素C有明显促进胚胎发育和拮抗环磷酰胺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40.
近年研究证明,环磷酰胺(CP)有强烈致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NTD)和骨骼异常的作用.有学者提出,叶酸和维生素C缺乏与NTD有密切关系,并可影响胚胎组织和功能的分化,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国外报道利用叶酸等复合维生素预防胎儿NTD,但其效果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叶酸、维生索C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畸胎毒和胚胎毒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