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 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疼痛可局 限在肩关节,也可向上放射至头后部,向下放射到腕及手指。 肩周炎由肩部病因和肩外原因引起,肩外原因多见于颈椎病。 由于多半病人肩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时才就诊,掩盖了原发的 颈椎病,在外院单纯以肩周炎诊治,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临床 效果不够理想。我科自2002-08-2003-10收治26例患者,以治 颈椎病为主,颈肩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马金萍  丛洪良  王林 《医学综述》2002,8(10):608-610
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 :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几乎都是非特异性的 ,典型的胸疼、咯血及呼吸困难三联征仅占 2 8% ,无症状占 73% [1 ] ,在既往无心肺疾患的急性PE患者 ,胸痛、咯血是常发生的症状 ,分别为6 6 %和 13% ,而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占 75 %。最常见的体征是呼吸急促 (R >2 0次 min) [2 ] 。在既往有心肺疾患的PE的临床表现更加缺乏特异性 ,可作为原有疾病的合并症出现 ,更多地表现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4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探究对象(2014年3月20日-2018年4月22日),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为17例、喘息缓解时间为(2.42±0.55)d、咳嗽缓解时间为(4.01±1.11)d、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1.05±0.23)d、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为(3.01±0.41)d,2组数据进行比较,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可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查体人群体检资料240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CHD组和正常对照组.记录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并通过鲎试剂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纤维蛋白原、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随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增高(P<0.01).CHD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与CHD相关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促进CHD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6.
5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萍  王林 《天津医药》2010,38(10):922
心肌梗死是急性危重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在所难免,不能避免瘢痕组织形成,心肌梗死的部位由纤维瘢痕代替.如果心肌梗死的部位迅速被新生的有功能的心肌细胞修复,就会有良好的预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干细胞能否达到修复心肌细胞的目的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获取容易、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成为心脏研究领域的重要细胞类型.BMSCS虽然仅占骨髓单核细胞的0.001%~0.010%,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是否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的治疗产生影响.方法:选取1973年7月-2007年7月间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电解质、心功能以及ACEI、β-受体阻滞剂、ARB等药物的应用情况.根据年代分为A(1973~)、B(1980~)、C(1990~)、D(2000~2007)共4组.结果:入选6602例次,男3 325例次(50.4%),女3277例次(49.6%).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贫血在4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患者中的应用比例均高于无合并症者,并于最近年代中的应用比例增加.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合并症的存在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59.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应用现状及其与指南要求剂量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2004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08例次及2005年4—7月门诊患者213例次,调查其一般临床资料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结果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住院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为54.9%,其中仅4.0%达到指南所要求的靶剂量,24.9%达到50%靶剂量;使用美托洛尔者占86.1%,其最大使用剂量为(54.25±34.26)mg/d,为指南靶剂量(150mg/d)的36.17%。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门诊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占77.5%,其中仅2.5%达到指南规定的靶剂量,26.6%达到50%靶剂量;使用美托洛尔者占89.7%,平均剂量为(52.50±28.42)mg/d,为指南靶剂量的35.0%。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的使用与指南有较大差距。其使用以美托洛尔为主,各药物使用剂量普遍偏小。  相似文献   
60.
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天津市部分地区30年冠心病慢性心功能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整理1973年7月—2002年7月冠心病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由专人统计性别、年龄、病因、高血压和心功能等临床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入选共1647例,占同期心衰住院患者的42.69%(1647/3858)。再入院率23.6%(389/1647)。男∶女为1.16∶1,男性多于女性(χ2=8.598,P=0.003)。年龄20~98岁,平均年龄(69.75±9.08)岁。年龄≥60岁以上和≥65岁者分别占85.4%和74.9%。冠心病有心肌梗死者占37%,无心肌梗死占63%,以后者居多(χ2=111.743,P=0.000)。死亡132例,住院病死率为8.0%。心功能级别、病变部位、高血压、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阻滞剂对生存有影响。较差的心功能以及心肌梗死是生存的危险因素,而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和β-阻滞剂则是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切实改善心功能以及应用全面的治疗对于慢性心衰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