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olpidem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An open, perspective, fixed-dose, multicentre and self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Total of 115 elderly patients who met with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 criteria for primary insomnia were administered 3 week nightly treatment with zolpidem 5 mg.The primary efficacy measurement was the change of 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score after 1 week treatm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line.The secondary efficacy measurement included the changes from baseline in total score of the PSQI,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self-reported sleeping parameters ( latency of falling asleep, total sleeping time and sleeping quality) after 3 week treatment.Results The mean reduction score 17 items of PSQI were 2.8 after 1 week treatment and 3.2 at the end of 3 week ( P < 0.01 ).The selfreported sleeping parameters were much improved from the baseline (P <0.01 ).The total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 after 3 week treatment.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19.1%, with the frequent adverse events of dizziness, headache, sleepiness, nausea and fatigue, and the severity was mild or moderate.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and safe of zolpidem 5 mg nightl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insomn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上报的314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给药途径、ADR报表分类及其药品使用情况、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14例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21~40岁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占多数;口服药发生的ADR更常见;一般的ADR占多数;ADR涉及最多的为神经系统;喹硫平的ADR发生率最高。结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ADR多涉及神经系统,给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探讨生活质量、压力反应和压力源对普通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和杭州两个重点城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居民通过测评终端机及网络测评相结合的形式收集数据,最终回收有效数据共计703份,测评内容包括居民生活质量、压力、压力源以及心理健康。数据回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了差异检验及相关分析。首先,将所有被试者根据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18~25岁,26~35岁,36~50岁,51~64岁及65岁及以上5组,并对这5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差异具体表现在26—35岁与51~64岁这两组人员。而后对压力、压力源、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生活质量和压力反应以及压力源对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生活质量和压力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别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6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8周治疗。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Sampson锥体外系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第1、2、4、6、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组较氟哌啶醇组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起效早2周。不良反应震颤、肌强直、活动减退发生率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均为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的药物。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起效较早,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5.
本文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35名HBV易感者(卫校学生165名、师范院校学生70名)在校学习期间和工作1.2年HBV新感染,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同时对11个HBV感染因素做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在保定市某卫校用RIA法检测254名学生,查出HBsAg、抗-HBs、抗-HBc  相似文献   
26.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迄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果[1].内表型是近年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学的一种新策略[2].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麦普替林治疗后其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于2002—10/2003—12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8分。麦普替林初始治疗剂量25mg/d,在2~3周内加至治疗量25-175mg,2次/d,中午和晚上给药,第3周末达到个体恒定剂量后维持固定剂量不变,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各评定一次。并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血液生化,ECG等。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症状消失,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t〉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全部病例于治疗第4,6周末中午进药前取5mL非抗凝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浓度。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测得血药浓度进入结果分析,4例因失访脱落。①在日剂量校正后麦普替林血药浓度为0.53-3.18μg/(L&;#183;g),平均(1.54&;#177;0.60)μg/(L&;#183;g);去甲麦普替林为0.19-1.05μg/(L&;#183;g),平均(0.6l&;#177;0.21)μg/(L&;#183;g);活性部分(麦普替林与去甲麦普替林浓度之和)为0.89-4.20μg/(L&;#183;g),平均(2.15&;#177;0.68)μg/(L&;#183;g);存在个体差异。②治疗第4,6周末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08,P≤0.000);(t=14.329,P≤0.000)。③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25例(57%),显著进步9例(21%),进步3例(6%),无效7例(16%)。有效率为77%。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其中抗胆碱能作用的发生率为71%(31/44),拟交感作用10%(5/44),心血管不良反应6%(3/44),转氨酶升高16%(7/44),其他不良反应8%(4/44)。⑤麦普替林浓度、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314,0.418,P〈0.05),活性部分血药浓度与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2,P〈0.05)。⑥去甲麦普替林浓度79.435μg/L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97mm^2。P=0.005;活性部分浓度为248.330μg/L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17mm^2,P=0.003;可作为预测出现不良反应的阈浓度。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及活性部分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增加麦普替林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会增加疗效;去甲麦普替林、活性部分的浓度高于阈浓度时,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制订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及其评价要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合理提炼初始标准,进行全国精神卫生与心理学领域专家的问卷凋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精简出标准和评价要素。结果(1)文献凋研结果显示,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145篇文章中筛查出24个固内外常用定义与标准;找出24条定义中的一已、理健康标准条目158条;归类核心特征,得钊50个条目;对50个条目进行类似项目的合并,得到31个条目;并将这31个条目按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标准进一步划分为13个方面;组织部分专家讨论后汇总为14个条目的心理健康标准。(2)专家调查问卷共发放192份,问卷最终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49.5%。专家专业熟悉程度评定结果显示,对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占总调查人数的85.3%。最终确定的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包括5条标准共15个评价要素。并分为自我意识、基本能力、情绪、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五个方面。结论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的建立对于国人的心理健康评价和专业服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106例痴呆患者(老年性痴呆32例、血管性痴呆74例)及82例非痴呆老人进行了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结果发现:痴呆组分数低于非痴呆对照组,老年性痴呆组得分与血管性痴呆组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痴呆组中:轻度痴呆组得分最高,中度痴呆组次之,重度痴呆组得分最低。非痴呆对照组在1~17项的错误率方面呈上升趋势,并在第5、7、10项出现错误率的高峰.轻度痴呆组在第7项以前错误率也呈上升趋势,在第5项达高峰,第7项后错误率超过85%。中度痴呆组在第6项之后,错误率接近100%。重度痴呆组均无法进行该测验.结果提示: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仅可作为轻度痴呆的筛查工具及智力测验工具,对区分中、重度痴呆临床鉴别诊断价值不佳。  相似文献   
30.
本文应用长谷川痴呆评定量表、MMSE及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对32例老年性痴呆、74例血管性痴呆及82例非痴呆老人进行了智能测查。结果发现,痴呆组三项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非痴呆老人组。痴呆组成绩比较,同一严重程度的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三项测验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严重程度的痴呆应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的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痴呆组得分最高,中度组次之,重度痴呆组得分最低。Kohs测验结果发现,轻度痴呆组得分显著低于非痴呆老人组。轻度与中度痴呆组、中度与重度痴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这提示Kohs测验仅可作为轻度痴呆的筛查工具,对鉴别痴呆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不大。 本文结果还表明,三项测验有较好的正相关。测验成绩与诊断、疾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病程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