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84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损害的影响和CD11b阳性细胞反应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大连医科大学脑疾病研究所进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只Bal b/c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30min组、注射玫瑰红组、缺血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地塞米松处理组,每组20只。将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183;d)腹腔注射预处理7d后,以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小鼠脑缺血模型;运动捕捉系统分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在相应时间点(分别为3h,1,3,7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5只),红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CD1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反应。 结果:无补充鼠参加实验,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组缺血后1d小鼠左右侧上、下肢肢体抬高高度的差值高[(0.2921&;#177;0.0674),(0.1740&;#177;0.053)cm,P〈0.001,P〈0.01],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和地塞米松处理可逆转这一变化。②局灶性脑梗死缺血后24h,与缺血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损害皮质的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减少[(9.89&;#177;1.01),(7.23&;#177;1.45),(6.99&;#177;1.21)mm^3,P〈0.01]。③尼氏染色显示缺血周边皮质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④脑缺血后1d,3d,7d皮质缺血周边区CD11b—IR阳性细胞数减少(P〈0.001),平均灰度增加(P〈0.001)。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小胶质细胞反应而产生对小鼠脑缺血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示踪皮质脊髓束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扫描。获取皮质脊髓束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皮质脊髓束,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与调强放疗(IMRT)技术制定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在IMRT放疗计划与3D-CRT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IMRT放疗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皮质脊髓束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3D-CRT放疗计划(P<0.05)。结论:DTI能够明确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减低皮质脊髓束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管辖社区内,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40~69岁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共239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果:①调查女性119例(49.79%),男性120例(50.21%),男女在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049岁年龄组80例(33.47%)、50~59岁年龄组79例(33.06%)、60~69岁年龄组80例(33.47%),3组健康生活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婚姻状况分组中,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慢性病患者152列,总患病率63.6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30.92%,高脂血症29.72%,糖尿病14.46%,冠心病7.63%,患病与无病人群健康生活方式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吸烟开始年龄≤20岁,男性31例(25.83%),女性2例(16.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17例(21.25%),50~59岁6例(7.59%),60~69岁10例(12.5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社区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存在差异。②性别、年龄、学历及婚姻对健康生活指标有影响。③慢性病防治要从中、青年人开始,并不断深入强化。④控烟教育应从大、中学生开始,并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双侧肺大疱缝扎术;B组20例,行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并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安静10 min后采集动脉血气并记录该时间点(T0)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插管后分别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0 min(T2)、再次双肺通气10 min(T3)、二次开胸后单肺通气10 min(T4)、双肺通气10 min(T5)采集动脉血气并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两组开胸手术同一时间点以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可安全地实施同期双侧开胸单肺麻醉。  相似文献   
75.
肌下囊袋植入脉冲发生器的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的话 起搏脉冲发生器常规置于锁骨下方的皮下组织与胸大肌浅筋膜之间。此处组织疏松 ,容易分离 ,手术出血少 ,是选择植入囊袋的理想部位。对于消瘦患者 ,其皮下组织少 ,起搏器植入该处可出现移位、囊袋坏死及皮肤磨破等并发症。受植入 ICD启发 ,将脉冲发生器置于胸大肌下 ,这对有些患者来说是一种选择。但值得提出的是肌间囊袋出血多 ,易并发感染 ,术后可能要植入引流条 (或管 ) ,并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再者 ,肌间囊袋对下次起搏器更换增加了难度。对于消瘦者 ,除了本文报道所采用的部位外 ,也可选择颈部和腋窝部等。必须提出的是 ,随着技术的发展 ,起搏器会越来越小 ,因此本文报道的方法只适于极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76.
房性心律失常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初步研究(摘要)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坚,马辉,朱毓仁,李佩璋,葛琼珊目前,应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技术对心房晚电位的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最近,我们对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SAECG研究,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COPD伴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2例,使用硅胶面膜口鼻面罩接瑞士Hamilto n公司生产的GALILEO或RAPHAEL急救用呼吸机,采用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模式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采取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神志、呼吸肌疲劳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等指标.其中神志评估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CS),以辅助呼吸肌评分评价呼吸肌疲劳程度. 结果 42例均成功接受治疗,与人院时(O h)相比,治疗后2 h、6 h及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和指数即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均显著改善.24 h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并对治疗较为耐受.平均GCS由(5.69±0.93)分,提高为(10.45±1.23)分(t=31.68,P<0.001),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全部患者辅助呼吸肌评分由(3.70±0.45)分降至(2.06±0.52)分(t=31.21,P<0.001),呼吸肌疲劳缓解. 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感染及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药物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24例年龄≤45岁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同时连续选取40例50~70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病史、风险因素(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以及溶栓效果等.结果 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青年组有吸烟史者79.2%,家族史者45.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2.5%,P<0.01);而对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较青年组高(60.0%和40.0%比16.7%和12.5%,P<0.05).青年组心绞痛病史明显短于对照组(324±576天比928±1 846天,P<0.001),胸痛时间<30天及<12 h者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和41.7%比10.0%和5.0%,P<0.001).两组溶栓开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青年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50.0%P<0.05).结论 吸烟和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人临床病史短,动脉硬化程度轻,药物静脉溶栓效果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48 w。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8.5±5.0)%和(2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2)%和(2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ST水平为(23.8±4.2)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6.2) 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HBeAg 阴转率为 2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