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目的:观察狼毒大戟根部提取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12-deoxyphorbol 13-palmitate,DP)对MCF-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Von Hippel-Lindau蛋白(VHL)/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通路进行调节。方法:实验分为常氧空白组、常氧实验组(10,20,40μmol·L-1DP)、乏氧空白组和乏氧实验组(10,20,40μmol·L-1DP),其中乏氧空白组和乏氧实验组用150μmol·L-1Co Cl2预处理细胞。当细胞密度达70%~80%时进行药物处理;MTT法检测DP对MCF-7细胞在6,12,24 h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DP对MCF-7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 PCR)检测DP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P对MCF-7细胞中VEGF,HIF-1α和VHL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IF)检测DP对HIF-1α表达及其在细胞中分布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乏氧状态下细胞存活率在12,24 h且DP浓度为20,40μmol·L-1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乏氧条件下,VEGF和HIF-1α的表达较常氧条件下升高,与乏氧组相比,DP能降低VEGF(P0.05)和HIF-1α(P0.05)的表达;乏氧条件下VHL表达较常氧条件下降低,当药物处理后,相较于乏氧组,VHL浓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DP可能通过调节VHL/HIF-1α信号通路从而下调MCF-7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42.
背景:翼状胬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设计:病例随访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3-05/2006-05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翼状胬肉患者50例(60眼),患者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配合随访观察,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方法: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钝性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转位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于巩膜裸露区。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的愈合时间。②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结果:①50例翼状胬肉患者(60眼)的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均在术后一两天内愈合。②拆线后随访8~16个月,其中8~12个月26眼,13~16个月34眼,平均12个月。58眼痊愈,2眼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12-Deoxyphorbol-13-Palmitate,12D-13P)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12D-13P作用于K562细胞,继续培养1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浓度组的12D-13P对K562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12D-13P浓度的增加坏死细胞逐渐增多.结论 12D-13P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4.
本科生科研能力超前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研的迅速发展,社会要求现代化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出具备良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医学生,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而当今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影响了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IOL-Master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长的精确度。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定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3-~6个月后行硅油取出术的30例眼的眼轴长度。其中18例在硅油取出同时植入人工晶体(IOL),植入前后分别测量眼轴长。结果 硅油取出术前后的眼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4.27±3.01 01)mm和(24.26±2.79 79)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L-Master和A超两种方法测量硅油眼的眼轴长度无显著差异超2种方法测量硅油眼的眼轴长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IOL-Master测量硅油眼眼轴长的精确度高,可用于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的IOL度数计算。  相似文献   
46.
眼部炎症     
本文介绍眼部炎症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阈下值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组,30只眼),另一组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30只眼),联合组微脉冲激光治疗结束后进行曲安奈德20 mg球周注射,以后每隔4周注射一次,共3次。两组患者在微脉冲激光治疗1周后接受全视网膜光凝。观察记录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光敏感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都显著降低(F=74.082,P<0.05),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F=4.033,P<0.05)。两组治疗后黄斑区光敏感度和BCVA都显著提高(均P<0.05);与自身相比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时提高显著(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也分别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阈下值微脉冲激光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提高视力,联合曲安奈德球周注射可以加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48.
眼内麻醉剂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眼内麻醉剂对离体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兔角膜取下后,分别用10g/L利多卡因、1g/L塞罗卡因及BSS处理。通过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处理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其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各实验组中,10g/L利多卡因作用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91±0.12)%,(1.23±0.27)%,(2.42±0.31)%,(3.61±0.14)%;10g/L塞罗卡因作用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68±0.16)%,(0.89±0.17)%,(1.84±0.34)%,(2.58±0.34)%。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②眼内麻醉剂的作用时间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76。③眼内麻醉剂作用后,10g/L利多卡因造成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较10g/L塞罗卡因更为严重。结论:10g/L利多卡因及10g/L塞罗卡因都会对兔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比较而言,不含防腐剂的塞罗卡因更安全。  相似文献   
49.
角膜病相关性白内障,即在角膜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晶状体混浊,严重损害视觉质量。为使部分患者免于角膜移植术,恢复部分视功能。全面准确评估角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对判定单纯行白内障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受限于角膜混浊遮挡,白内障手术操作具有高难度及挑战性。故开发使用新型辅助技术,如囊膜染色技术、辅助照明技术、瞳孔扩张技术、飞秒激光辅助技术等,可规避角膜混浊带来的可视性受限、通光量下降等问题,助力白内障手术顺利进行。本文就角膜病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辅助技术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望能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在给药时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于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90例90眼纳入试验,其中糖尿病患者46例4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含有23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试验组:术前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第1d继续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d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所有滴眼液点眼4次/d。分别在术前7d内,术后第7d和术后第3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第7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30d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第30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性白内障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术后第30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比术后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增厚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当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时,建议在术前开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以减轻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