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余华  吴竞生  马礼坤 《医学综述》2004,10(10):601-604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已成为当代世界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及死因,如何预防及控制冠心病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在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始因。除传统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以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一些新的与凝血、  相似文献   
6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关系和Cpn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67例冠心病(CHD)、32例心肌梗死(MI)患者和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了Cpn特异性IgG、IgA、IgM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Cpn IgG抗体的阳性率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pn IgA抗体的阳性率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Cpn IgG 、IgA抗体滴度和几何平均滴度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pn 抗体滴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持续高滴度的Cpn IgG、IgA抗体可作为Cpn 慢性感染的重要指标;慢性Cpn感染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心肌梗死后心电不稳定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能引起受累心肌电信号形成和传导异常,导致心肌电不稳定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发现哪些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的病人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心肌梗死后心电不稳定的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心室电不稳定的发生机制,检测指标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4.
高传发  马礼坤  李家保  宋宇 《安徽医药》2014,(11):2163-2165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40岁)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22例作为年轻组,随机选取同期年龄〉40岁且完成冠脉造影的心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结果年轻组患者严重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患者(P〈0.05)。年轻心梗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多支受累者在对照组患者中多见(P〈0.01)。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发作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明确诱因、典型胸痛症状及STEMI心电图征象。与对照组相比,年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是年轻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心梗具有更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且单支病变较多,预后较老年患者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甲基化状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E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5%和55%;对照组人群E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是实验组的2.57倍.结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存在ER-α基因的高甲基化和低表达状态,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微创公司)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Johnson&Johnson公司)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接受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其中Firebird支架组31例(植入支架38个),Cypher支架组53例(植入支架80个)。观察术中两组患者介入技术指标及住院和(或)门诊随访6个月期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随访MACE的发生率类似。Firebird支架组与Cypher支架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A、B、C型)、病变累及的血管数、病变累及的部位、平均支架管径、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Crush技术的应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Firebird支架组支架使用数较Cypher支架组少[(1.23±0.43)个vs(1.51±0.74)个,P=0.03]、植入支架的总长度在Firebird支架组较Cypher支架组短[(28.13±11.57)mm vs(36.38±19.18)mm,P=0.02]、在靶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上Cypher支架组明显较Fire-bird支架组严重[(91.89±5.64)%vs(87.73±7.07)%,P=0.004]。结论Firebird支架与Cypher支架在植入技术以及临床近、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168例,其中术后接受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的患者73例(泰嘉组),接受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的患者95例(波立维组)。术后进行6个月临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延迟再灌注(LR)后对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交犬28只全麻下常规开胸暴露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8只),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只),LR组(10只)。SHAM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过丝线而不结扎冠状动脉,AMI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永久结扎,LR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h后松解结扎线予以再灌注6h。共有23只犬模型制作成功。各组犬均于术后12h处死,采集心肌标本。使用脱氧脲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细胞中bcl-2和baxmRNA表达水平,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LR组心肌细胞AI较AMI组明显减少(P<0.05)。与SHAM组相比,bcl-2和baxmRNA在AMI组和LR组的表达均升高(P<0.01),但bcl-2mRNA在该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mRNA在AMI组的表达较LR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AMI后LR可以减少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bax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年内在本中心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的患者188名。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之间的关系,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GI 2。结论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I3仍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