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41篇
  2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为冠心病病患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应用的药物选择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方法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接受我院治疗的病患中随机抽取59例冠心病病患,对前期(2011年6月以前)治疗的29例均使用1种治疗药物-曲美他嗪,将其统称为他嗪组;对后期治疗的30例均使用2种治疗药物-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将其统称为联合组。统计1个疗程(4周)后各组的症状缓解情况和有效百分率。结果联合组的症状缓解情况比他嗪组理想(P<0.01),存在统计差异性;联合组的有效百分率为96.7%,比他嗪组高(P<0.01),存在统计差异性。结论为冠心病病患进行联合治疗(同时使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可加强对症状的缓解,提高有效百分率,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筛选毛大丁草抗哮喘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对毛大丁草5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依次洗脱得到水、60%乙醇、95%乙醇3个洗脱部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OVA致敏、雾化吸入OVA激发来复制哮喘动物模型,在激发阶段连续6 d进行灌胃给药治疗。采用行为学评分考察不同部位对哮喘行为学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5的浓度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的浓度,采用HE染色对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 模型组小鼠哮喘症状评分升高,血清中IgE和IL-5的水平显著升高,BALF中IL-5的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60%乙醇段高剂量组小鼠哮喘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IL-5的水平显著降低,BALF中IL-5的水平也显著降低。结合病理学切片观察,60%乙醇段治疗的小鼠较之模型组小鼠肺泡间隔增厚程度降低,血管周围和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结论 毛大丁草50%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为其抗哮喘的活性部位,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酚酸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以槐耳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为主要指标,探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中最佳甘草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长。[方法] 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甘草提取液,共发酵获得槐耳-甘草共发酵产物,苯酚-硫酸法及DNS法结合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实验中,添加甘草8 g/L、发酵终点设为192 h时,槐耳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达到最大值。[结论] 运用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可以提高槐耳生物量及多糖的含量,为深入研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病变组:选取我院(骨科专科医院)的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手术患者132例(单侧患病),手术证实同时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患者23例作为病变组;对照组:健侧作为对照组。上述132例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132例患者中,23例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发生率为17.4%;(2)病变组高频超声显示:正中神经返支增粗、水肿、回声减低、神经纤维束回声模糊;大鱼际肌回声增强、变薄;(3)超声测量:病变组返支起始部内径(0.155±0.027)cm,对照组内径(0.087±0.0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返支内径增粗;病变组大鱼际肌厚度(0.820±0.282)cm,对照组厚度(1.297±0.3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返支卡压的患者大鱼际肌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4)病变组术中测量返支起始部内径(0.161±0.028)cm,超声测量(0.155±0.02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频超声对于正中神经返支病变测量的准确性。结论中、重度CTS患者,检查正中神经主干的同时,提示返支是否卡压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河北省HIV/AIDS的HAART效果。方法 以1989-2013年全省报告的4 148例HIV/AIDS进行研究, 对发现的HIV/AIDS定期随访、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登记死亡。自2003年开始, 对符合HAART条件的HIV/AIDS实施免费治疗。观察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4 148例HIV/AIDS, 观察12 451.48人年, 全死因死亡968例, 死亡密度7.77/100人年, 其中接受HAART者死亡密度为2.87/100人年, 未接受HAART者死亡密度为16.58/100人年, 后者是前者的5.77倍。对1 894例AIDS, 自发病之日至观察截止日, 观察4 774.48人年, 全死因死亡581例, 死亡密度121.69/100人年, 其中参加HAART者死亡密度4.77/100人年, 未参加HAART者死亡密度125.92/100人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组的死亡密度由不接受HAART治疗的22.9/100人年降至接受HAART治疗的5.3/100人年。通过年度分析发现, 随着HIV/AIDS人群HAART覆盖率逐年提高, 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HIV人群HAART覆盖率提高, 可降低未参加HAART的HIV感染者的死亡率。结论 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可有效减少HIV/AIDS的死亡。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对预测帆状胎盘孕妇预后的价值.方法 95例单胎妊娠合并帆状胎盘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51例和不良组44例;孕检正常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获得胎儿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测量阻力指数.结果 妊娠结局不良组脐动脉S/D和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及妊娠结局良好组 (P<0.05).随着胎儿脐动脉S/D增高,胎儿分娩周数提前,胎儿妊娠结局不良率增高.S/D<3时,胎儿宫内情况良好;S/D为3~4时,胎儿预后不良率约29.4%,其中以轻度不良为主;S/D>4时,胎儿预后不良率87.5%.结论 超声提示帆状胎盘时,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对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及预测胎儿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在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SUI女性患者为病例组(其中56例轻度患者、48例中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选择同期因健康体格检查就诊后排除SUI的女性40名为健康对照组,对上述女性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膀胱颈在X轴后移的距离(ΔDx)、在Y轴下移的距离(ΔDy)、移动度(Mu)和旋转角度(θ),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构建不同程度SUI患者上述指标的ROC曲线,初步确定不同程度SUI诊断界值。 结果4组间比较,ΔDx、ΔDy、Mu、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着SUI严重程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经过ROC曲线分析,ΔDy、Mu、θ值诊断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56 mm、55.2%、97.5%;11.66 mm、80.6%、90.5%;24.18°、82.1%、92.5%;ΔDx、ΔDy、Mu、θ值诊断中重度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1 mm、50.0%、88.8%;10.64 mm、68.4%、78.6%;12.75 mm、97.4%、75.5%;28.85°、84.2%、84.7%;ΔDy、Mu、θ值诊断重度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6 mm、86.7%、59%;15.09 mm、93.3%、88.2%;34.75°、90.0%、86.1%。 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SU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Mu、θ值对SUI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意义较大,有望作为临床诊断轻、中、重度SU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胆道途径超声造影研究胆管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兔16只,游离肝外胆管,使用22G导管插入胆总管并固定,经此路径给药。按造影剂浓度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为A组:超声造影剂为1/100标准浓度;B组:超声造影剂为1/200标准浓度;C组:超声造影剂为1/400标准浓度;D组:超声造影剂为1/800标准浓度。给药后在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微泡在肝内胆管的灌注是否完全充盈、造影信号有无外溢及造影显像满意持续时间。结果 16只大耳兔均成功制作模型,注入超声造影剂5 m L。A组肝内胆管均完全充盈,且都出现了造影信号的外溢;B组肝内胆管均完全充盈,有1例出现了造影信号的外溢。A组和B组的造影满意持续时间分别为(340±29)、(284±3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C组中有1例肝内胆管不完全充盈,D组均为造影剂不完全充盈。C组和D组均无造影信号的外溢。C组造影满意持续时间(82±8)s,和A组、B组的造影满意持续时间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造影剂完全充盈和造影信号外溢方面A组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和B组、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道途径给药超声造影研究胆管灌注是可行的,造影剂浓度不宜过低,1/200稀释浓度的成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对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3年全部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嘱的常见问题进行审核、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4 739条,主要不合理医嘱问题集中在给药剂量(50.66%)、药物溶媒(35.24%)、溶媒量(11.84%)、配伍禁忌(2.00%)、给药途径不适宜(0.26%)等问题。结论药师应通过医嘱审查联络信方式与临床科室沟通,为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把好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耐药基因型(OXA-48及KPC)的临床特征,旨在找到其内在差异,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分离出CRKP菌株的患者共44例,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并根据产生碳青霉烯酶的不同分成KPC组及OXA-48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性等指标。结果携带KPC酶14例,占31.8%;携带OXA-48酶27例,占61.4%;携带IMP酶2例,占4.5%;未携带碳青霉烯酶1例,占2.3%;其余型耐药基因未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XA-48组与KPC组患者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否入住ICU≥7 d,感染前基础疾病及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内窥镜手术,分离出CRKP之前使用的药物情况及90 d全因死亡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XA-48组和KPC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5.6%、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OXA-48组和KPC组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CRKP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死亡率较高,不同基因型CRKP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CRKP不同基因型对于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存在异质性,临床制定抗感染方案应结合耐药基因情况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