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12.
目的:探究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于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104例,以康复训练期间是否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八邪穴、外劳宫针灸,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脑卒中量表(CMSA)、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临床痉挛指数(CSS)、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WMFT、MBI、CMSA、Ashworth、C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保证临床疗效,且减少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可应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和多发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1] .该病患病率高,而且反复发作易使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对于降低其患病率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雾化吸入糜蛋白酶、氨溴素、地塞米松混合液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5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MM40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及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黑龙江地区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为未来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研究方向。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100名作为随机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进行问卷调查,以环境因素为变量,通过统计学分析环境因素对于血管性痴呆发病情况的作用;使用PCR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和TOMM4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以标准化回归系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生活饮食、气温气候是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因素(t=4.100、-2.230,P<0.05);TOMM40的rs2075650位点基因型分布与血管性痴呆发病风险相关(OR=0.687,P<0.05),提示以上位点可能改变基因功能,并最终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因素和TOMM40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呈密切相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患病和黑龙江省内地区环境气候因素呈密切相关;因此基因-环境两因素的发生引发的交互作用与血管性痴呆患者患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呼吸科病房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训练、心理支持及阻抗训练。随访1年,定时复查患者临床疗效,6 min步行试验(6WMT),肺功能,膈肌活动度(DE),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等。结果 康复组患者6WMD和DE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肺功能略有改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组SGRQ评分(包括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疾病影响评分)及CAT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上所述,肺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但对肺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三氯生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食品包装材料及日化用品生产等领域。三氯生可通过食品包装、食品清洁、污染水源、土壤等造成其在食品中残留,从而被人体摄入、危害人类健康,成为新的潜在公共健康威胁。然而,国内外尚缺乏三氯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相关限值。本文概述了三氯生在食品中残留量及其经口暴露毒性研究的相关数据,总结三氯生在食品中的分布特征,分析可能影响因素和潜在健康威胁,为明确三氯生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制定三氯生食品中最大残留限值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年龄因素对正常成人右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体检健康者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0例,年龄20~39岁;Ⅱ组55例,年龄40~59岁;Ⅲ组51例,年龄60~80岁。常规超声测量右房长径(RAL)、短径(RAS)及最大面积(RAAmax),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速(TVE)、舒张晚期峰速(TVA)、三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TVe’)和舒张晚期速度(TVa’);STE测量右房6节段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右房收缩期平均应变率(SRs-avg)、舒张早期平均应变率(SRe-avg)、舒张晚期平均应变率(SRa-avg)。结果 RAS、RAAmax随年龄增大而增大,SRs-avg、SRe-avg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均P0.05),且SRs、SRe减小主要位于房间隔;SRa-avg随年龄增大而增大(P0.01),且SRa-avg增大主要位于房间隔。RAAmax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1,P0.05),SRs-avg、SRe-avg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5、-0.227,均P0.05),SRa-avg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9,P0.05)。结论正常成人右房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右房功能亦随增龄改变,其容量器功能、管道功能减低,泵功能增加,且房间隔受损显著。STE评价正常成人右房功能随年龄改变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鼻唇角、颏唇角改变对外貌的三维审美影响,并研究正畸医生与患者的审美差异.方法:分别选取1名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拍摄其正、侧45°像,利用3 DMAX软件按照其面下三分之一形态制成三维头部模型后,改变其鼻唇角和颏唇角后分别生成16个三维头模,导入iPad后选取30名正畸医生和60名正畸患者对随机排序的人头模型进行三维审美评分.结果:对于骨性Ⅱ类患者,2组评分中鼻唇角、颏唇角变化为(+15°,-15°)和原始面貌均得分最低;专业组评分中(+10°,0)、(+15°,0)得分最高,而非专业组评分中(+5°,-5°)、(+5°,-10°)得分最高(组间评分,P<0.05).对于骨性Ⅲ类患者,2组评分中鼻唇角、颏唇角变化为(0,+ 15°)、(0,+10°)和原始面貌均得分最低;专业组评分中(-5°,+15°)、(-10°,+15°)得分最高,而非专业组评分中(-10°,+5°)、(-15°,0)得分最高(组间评分,P<0.05).结论: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适当代偿后的面容更受评分者喜欢,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对于代偿的具体量的审美有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