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淋病等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寄生的情况,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ST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临床上拟诊的STD患者2245人和正常健康女工191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镜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果显示STD组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平均检出率为30.91%(694/2245),高于正常对照组检出率1.05%(2/191),差异非常显著(P<0.001)。前者以淋病和支原体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53%和38.22%。此外,STD组受检者中,性罪错妇女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高于一般病例,并且患淋病和支原体感染的性罪错妇女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更高,分别为34.62%和43.32%。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梅毒和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检出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2.
蚊虫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记录的蚊虫共有3个亚种35属。white(1980)指出,全世界蚊虫已近3150种,并提示近年来,通过细胞学和遗传学分类以及同功酶的研究,发现了成对的、复合的孪生种多例,使蚊虫的生物学种类数字,比明显的形态型更多,可能超过一万种。瞿逢伊等(1987)报道了全世界蚊虫种类已增至38个属3357种和亚种。在我国,至今已发现蚊虫17属350种以上。但日常  相似文献   
23.
对414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分别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解脲支原体分离液培养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 率分别为1.83%和17.2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男,女间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非淋菌性尿道炎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24.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智能组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教师命题与组卷的质量,研究开发了医学寄生虫学考试智能组卷系统的应用软件。方法:该系统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语言VFP实现。结果:本系统含有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和智能组卷三大模块。题库中有10种题型,2500多道试题。试题库实行开放式管理。该系统操作简单,组卷快捷。既能自动随机组卷,又可人工逐题浏览组卷。组成的试卷图并茂。中对试题库建设的意义、命题原则及题型设置等进行了讨论。结论:该系统适用于医学寄生虫学考试智能化组装。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了探讨口腔毛滴虫合并齿龈内阿米巴寄生对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致病作用的影响,对因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多种常见口腔疾病就医的口腔科门诊患者894人以及选择99年新入学大学生941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的联合检测。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多种常见口腔疾病患者894人及大学生对照组均采用牙垢、渗出物等取材作生理盐水涂片,镜检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结果: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组,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同时合并寄生的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0.87%(276/89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4%(7/94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x2=31.77 P<0.001)。结论:必须重视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同时合并寄生对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致病作用的影响,建议缘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患者在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同时,注意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的检测与治疗,有利于患者迅速痊愈。  相似文献   
26.
南通市不同人群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了南通市939人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情况,总检出率为47.71%。其中口腔疾病组的平均检出率(63.71%)高于对照组(21.02%),差异极显(P<0.001)。口腔疾病组中以牙周炎、缘龈炎、单纯龋齿、冠周炎患的感染最严重;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两组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与人们口腔卫生情况的好坏有关。甲硝咪唑治疗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有显效。  相似文献   
27.
PVC-Fast-DOt-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和掌握华支睾吸虫在苏北南通不同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和找出华枝睾吸虫感染与人们的年龄,职业和生活尤其是饮食习惯等因素之间有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应用PVC-Fast-Dot-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华枝睾吸虫抗体。  相似文献   
28.
阴道毛滴虫在性传播疾病患者寄生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患者寄生的情况,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ST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临床上拟诊的STD患者2245人和正常健康女工191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镜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果显示STD组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平均检出率为30。91%,高于正常对照组检出率1.05%〈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9.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可疑淋病1376例及健康大学生5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总检出率为1.44%(27/1876),其中淋病组弓形虫抗体平均检出率(3.33%,19/571)高于非淋病组(0.49%,4/805)和健康组(0.23%,1/4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 ̄2=16.28,P<0.01,X ̄2=11.87,P<0.01)。提示淋病患者存在合并弓形虫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0.
嗜酸性细胞最早予1864年由Jones.T.W发现。1897年Paul Ehrlich注意到这些细胞的粗颗粒对酸性染料包括伊红有亲和力,便命名这些细胞为“嗜酸性细胞”。此后发现,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增多。自那时候起,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且积累大量的文献。有关嗜酸性细胞的文献众多。Schwaz1913年所作的评论包含了1200篇文献。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