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河北农村甲型肝炎(甲肝)在非流行期与流行期的流行强度、流行规律。方法:在正定的A乡,于1990-1992年连续3次普查1985-1989年间出生的儿童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流行率,以及各年龄组HAV易感者的新感染率(非流行期);对正定的B乡,于1992年末对1987-1991年出生的儿童普查HAV感染率。3个月后,该乡发生甲肝流行,对流行期甲肝的流行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正定农村1-8岁儿童HAV感染率从约4%随年龄上升到约90%;非流行期各年龄儿童易感者的HAV感染率为7.3%-33.3%,年度间有波动。流行期HAV新感染率极高,除1-岁组为36.8%稍低外,其余均在58.9%-81.1%之间,且无组间差异。儿童感染HAV以隐性过程为主,年龄较大者,呈现显性过程者所占比较亦高。结论:甲型肝炎在正定农村呈地方性流行,甲肝流行无须外来传染源的介入。流行期HAV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广泛传播。所以,我国北方农村儿童需要甲肝疫苗的保护。安全有效的甲肝疫苗会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控制农村HAV的流行。  相似文献   
24.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在我国《献血法》颁布之前的20世纪80—90年代初,农村地区非法卖血现象十分普遍,多地献血人群因此引起严重的血源性HCV感染。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河北正定县某镇自然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α"抗原决定簇突变情况,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其的影响.方法 为正定县某镇全体村民整群采集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V-M,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提取血清HBV DNA,扩增S基因,测序后与标准序列对比.结果 11 478份血清样品中,HBsAg检测阳性率4.78%.其中可用于HBV DNA提取的样品443份,扩增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434例.检测到该地区HBV"α"抗原决定簇氨基酸突变率6.7%,1986年前后出生人群HBV"α"抗原决定簇两个茎环的氨基酸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877).结论 该镇存在HBV"α"抗原决定簇突变株,其在乙肝疫苗免疫出生后人群中感染率较低,尚不能说明该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会引发突变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27.
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4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解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及长期保护效果,1986~1989年,在正定县吴兴乡7个自然村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活动,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并以免疫后首次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76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4年间,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由最高的94.44%和95.83%逐年降至50%左右,至10~14年波动于40%~50%;抗-HBs有效阳性率的动态变化与阳性率相似,10~14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14年间对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共随访观察了7 612.5人年,发现HBsAg阳转者6例,HBsAg年阳转率为0.08%,与本底对照的1.13%相比,保护率为92.92%.这6例HBsAg阳转者在之后的多次检查中均HBsAg阴性,未形成HBsAg慢性携带者.表明血源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良好,14年内无需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28.
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方法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PCR检测比较,确定细菌培养方法对细菌性痢疾疾病负担的低估程度。方法 从2002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研究获得的10105份腹泻标本中随机选取337份,采用针对ipaH基因的PCR方法检测其志贺菌感染,并同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337份腹泻标本中检测到ipaH基因212份,检出率为62.9%;而粪便培养阳性为39份,检出率为1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CR检出的因素依次为细菌培养结果(OR=15.5;95%CI:2.0-119.0),具有发热症状(OR=2.8;95%CI:1.2-6.2),菌痢流行季节的腹泻(OR=2.4;95%CI:1.4-4.3)及女性病例(OR=1.8;95%CI:1.1-3.0)。结论 与PCR检测相比,传统细菌培养方法使得菌痢的发病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低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省城、乡监测点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3个城市监测点和5个农村检测点1—14岁儿童1736人。[结果]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城市高于农村。城、乡儿童HBsAs阳性率分别为0.63%、1.67%,抗-HBc阳性率为1.32%、4.78%;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与未及时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比较P〈0.05;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城市与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串较高主要是由于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较低造成,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