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8 毫秒
21.
目的:本文报道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对3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行CT或MR检查以定位或定性诊断,然后进行微创治疗,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CT、MR是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病因诊断须行脑血管造影,结论:颅内自发性出血或血肿,尽可能采取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做到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病因,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比。将纳入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93)和非感染组(n=216)。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肺部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清除术、留置胃管和呕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中有9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0.1%。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67.3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91%,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在选取的可疑危险因素中,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呕吐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是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机率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并发上消化出血发生机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9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头颅CT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胃液潜血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不同部位脑出血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经卡方检验及率的多重比较,再分丘脑、丘脑旁型和非丘脑型两类卡方检验。结果:丘脑、丘脑旁型和非丘脑型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机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相关。丘脑、丘脑旁型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多源偶极子定位法对癫痫灶的定位研究价值及准确度.方法 对5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通过术前在发作间期采用多源偶极子定位癇源位置,术中皮层电极(ECoG)、深部电极确定痫灶范围,并进行手术处理,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对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部电极基本一致,对额叶、顶叶、枕叶癫痫,误差约10~15mm,随访8~36个月,50例中,36例无发作,9例发作出少于75%.3例发作少于50%,2例发作同术前.结论 间歇期头皮脑电多源偶极子定位方法准确可靠,相当于有创性电生理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25.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部分患者经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时应用小剂量B一阻滞剂,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3O例CHF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系住院患者,经限制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及联合用药[']治疗1周后无效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0岁,平均47.8岁。心衰病程4~16年,平均8.9年。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见级16例,IV级14例,静息心率平均为120土10次/分,X线显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70,超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8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41例和观察组(行3D-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放疗增敏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给予单纯放疗(放疗组),18例放疗的同时给予Tet(Tet组).放疗采用15 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病灶总量达60-66 Gy/30~33 F/6~7周.Tet组在照射第1天开始服用Tet,每次40 mg,3次·d-1,直至放疗结束.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症状缓解率均为100%,症状缓解开始的中位时间Tet组较放疗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组和放疗组便血和疼痛症状缓解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8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2.2%和64.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27.8%和64.3%、33.3%、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t配合放疗,能有效延长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局部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生存率有提高趋势,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的微创技巧和手术优点。方法对20例第Ⅳ脑室内肿瘤均采取枕下正中开颅,经扁桃体下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第Ⅳ脑内肿瘤。结果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Ⅳ脑内肿瘤,可避免切开小脑蚓部,清楚地显示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确保手术更加安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的微创技巧和手术优点。方法对20例第Ⅳ脑室内肿瘤均采取枕下正中开颅,经扁桃体下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第Ⅳ脑室内肿瘤。结果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Ⅳ脑室内肿瘤,可避免切开小脑蚓部,清楚地显示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确保手术更加安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40例及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4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压力(IC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C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佳,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状态,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