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摘要】目的:探讨Morel-Lavallée损伤(MLL)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证实为MLL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T MRI扫描,MRI序列均包括至少一个扫描平面的T1WI、T2WI和质子抑脂序列。记录并分析损伤原因、损伤至MRI检查的时间,病变的位置、大小(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信号强度、是否存在假囊/结节及Mallado分型。结果:33例患者中22例受伤原因为车祸伤,7例为摔伤,2例为运动损伤,2例原因不明。患者自受伤至MRI检查时间为2~92d,平均21.5d。病变发生部位:小腿16例,大腿5例,膝关节3例,前臂、髋关节和肘关节各2例,上臂、手腕和踝关节各1例。病灶前后径平均2.27cm、上下径平均11.28cm、左右径平均6.42cm;病灶形状:椭圆形13例,圆形12例,不规则形3例,条片状5例。T1WI序列呈低信号7例,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指正在变化的信号,不高不低)13例,多种信号(低信号、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同时存在)3例;T2WI序列呈高信号15例,混杂信号15例,多种信号3例;质子抑脂序列均呈高信号;假囊9例,结节10例。8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18例为Ⅲ型,1例为Ⅵ型。结论:MLL是闭合性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本组病例以Mallado分型1~3型为主。MRI特征性表现为皮下脂肪与深筋膜层可有不完整或完整包膜,内可伴分隔的囊袋样液性腔隙,质子抑脂序列呈高信号,病灶可呈不同形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NBIA家系的临床特征,应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进行PLA2G6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NBI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头部MRI T2加权像呈双侧苍白球、黑质部位对称性低信号,苍白球低信号区的前内侧出现高信号;NBIA家系患者未发现PLA2G6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1个多态,为c.G87A。结论 NBIA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表现,中国人NBIA患者PLA2G6基因突变可能罕见。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对MRI图像上乳腺强化病灶形态分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连续性收集并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双侧乳腺MR动态增强的290例患者的资料,使用既往研发的3D分割模型分割出乳腺中异常强化区域,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病变分型(肿块、非肿块样强化)对375个图像进行分类。将上述数据按8∶1∶1随机分为训练集(n=297)、调优集(n=39)和测试集(n=39),使用Auto VGG网络训练分类预测模型,以测试集的混淆矩阵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 2位影像医师对于乳腺病灶肿块与非肿块划分的初始一致性为0.917(344/375)。测试集39个数据中,26个为肿块,13个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及非肿块样强化病例的三维径线(左右、前后、上下)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试集39个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0.87,敏感度为0.96,特异度为0.69,精确度为0.86,F1评分为0.91。结论 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乳腺MRI图像上强化病灶形态分类是可行的,有望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以反复发热、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1例临床确诊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 , MELAS)患者,调查其发病情况、家族史、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患者18岁起病,2a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发热、头痛,类似轻型病毒性脑炎表现。磁共振平扫及血管成像(MRA)发现枕叶异常信号,呈此消彼长的变化特征;乳酸测定发现空腹乳酸明显增高。左侧肱二头肌开放式肌肉活检:光镜下可见大量破碎红纤维。结论临床上貌似病毒性脑炎的年轻患者应注意和MELAS相鉴别,磁共振和开放式肌肉活检是确诊该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性,22岁,因外伤致左肘肿痛、畸形3小时入院。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诊断为左肘关节前脱位并尺骨鹰嘴骨折。入院后即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查片脱位已整复,但鹰嘴骨折仍分离。10天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取肘后纵切口,骨折复位后以2枚螺丝钉固定。X线复查见骨折位置好,关节面平整。石膏固定4周后功能锻炼。于9个月后拆除内固定,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研究三种不同"二次打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动物模型的特点,寻找较为理想的ARDS动物模型。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ontrol组):尾静脉先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2.5 mL/kg,30 min后注射NS 2.5 mL/kg;油酸+油酸组(OA+OA组):尾静脉先注入OA 0.05 mL/kg,30 min后继续注射OA 0.5 mL/kg;内毒素+内毒素组(LPS+LPS组):尾静脉先注入LPS 2.5 mg/kg,30 min后继续注射LPS 2.5 mg/kg;油酸+内毒素组(OA+LPS组):尾静脉先注入OA 0.05 mL/kg,30 min后注射LPS 2.5 mg/kg。5 h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检测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总数、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ratio,PM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总蛋白含量,肺干湿重比(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LPS+LPS组、OA+OA组及OA+LPS组的氧分压(PaO2)下降(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BALF中白细胞总数、PMN%、TNF-α、总蛋白含量,W/D、肺损伤评分均升高(P<0.05)。OA+LPS组总蛋白含量、W/D均高于LPS+LP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OA+OA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PMN%、TNF-α较OA+OA组高(P<0.05),而与LPS+LPS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肺病理改变最典型,肺损伤评分最高。结论 OA+OA、LPS+LPS和OA+LPS复合打击法均可建立"二次打击"ARDS大鼠模型,其中OA+LPS复合打击法所复制的ARDS模型与临床ARDS特点更为接近,有利于研究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次打击"ARD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正视眼不同调节状态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调节状态的关系。方法:观察正视眼志愿者共99例(198眼),严格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检查对象25例(46眼)。用Tracey 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Tracey Technologies)及其操作系统同步检测不同调节状态下正视眼的屈光容量及全眼及眼内的实时波前像差,数据通过Zernike多项式系数和各阶波前像差的均方根表示,用以模拟和评估视觉质量的变化。用Push-up法测量检查对象调节幅度。结果:在不同生理调节状态下的比较发现,调节紧张状态时像差值较大,雾视后及调节放松状态均有较小的像差值,尤其雾视后像差值最小。调节幅度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正视眼在实际调节中调节反应远较调节幅度小。结论:在实际用眼中,由于调节反应诱发屈光力变化范围以及角膜的像差补偿作用,正视眼总能维持较高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3月龄,体重80~120g雄性SD大鼠85只,按双肾双夹法的方法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对大鼠进行分组包括梗死灶周围电刺激组(A组)、肢体电刺激组(B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针对不同分组进行不同的卒中模型制作和电针治疗并对上述不同分组大鼠进行在不同时期神经功能评并定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功能评分上,D组无运动功能缺损,评分均为7分。A,B,C3组电刺激治疗后评分逐渐增高,4周后评分接近6分。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明显且改善最快,B组次之,二者的神经功能在第1周、第2周时有显著性差异;两周以后A、B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在电刺激后2至4周内C组神经功能评分虽然较刺激前有改善,但较A组、B组均差(P<0.05)。结论电刺激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肢体功能康复,神经症状学评分有明显改善,梗死灶周围头皮的电刺激治疗较肢体电刺激治疗改善程度好。脑梗死后早期进行电刺激治疗尤其是梗死灶周围头皮的电刺激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9.
复方甲硝唑缓释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适合老年人用的复方甲硝唑缓释栓,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甲硝唑和硝酸咪康唑为主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利用热熔法制备缓释栓剂;同时采用篮法,以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介质,硝酸咪康唑为对象,进行体外释放度评价。结果:所制制剂外观、性状良好,可持续12h释药,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简单易行,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择2~3月龄,体质量80~120 g雄性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梗死灶周围电刺激组(A组)、肢体电刺激组(B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术后24 h开始对两电刺激组大鼠头皮和肢体电刺激治疗.在梗死后7d、14d、21 d、28 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室管膜和室管膜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A组及B组缺血后室管膜Brdu的表达与C组比较在7、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7d二者相比Brdu 在室管膜和室管膜下区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21dA组Brdu的表达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CAO后第1天及第28天三者之间的Brdu均有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促进MCAO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梗死灶周围头皮电刺激治疗较肢体电刺激治疗引起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