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吞噬α‐突触核蛋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α‐Syn寡聚体诱导BV‐2细胞活化模型,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内α‐Syn阳性包涵体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LRRK2蛋白的表达。Pull down检测BV‐2细胞Rac1、Cdc42、RhoA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α‐Syn寡聚体诱导BV‐2细胞内α‐Syn阳性包涵体数量增加,LRRK2蛋白表达增加及Rac1、Cdc42、RhoA活性增加。结论小胶质细胞对α‐突触核蛋白的吞噬与LRRK2活化Rho GTPases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2.
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高、低龄组在治疗30d、半年后与治疗前相应项目评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治疗30d后高龄组的康复组Fugl-Meyer下肢评分(21.13&;#177;10.17)分与治疗前(15.32&;#177;8.2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照组则无此改变,治疗前为(14.36&;#177;9.81)分,30d后为(16.97&;#177;9.74)分(P&;gt;0.05),但半年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与康复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是否采用康复手段可影响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患者应尽早采用康复手段,对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4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原因造成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也越来越多。由于胫骨远端与皮肤间无肌肉层,可变空间小.血运差,复位固定困难,使得该处骨折的临床处理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院骨科从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三叶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及梗死区神经元恢复的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后果,尤其在溶栓治疗后这种后果的发生较为严重。就近年来关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对脑梗死出血性性转化的预防和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4—02期间与出血性转化有关的文章,关键词:“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isehemia,cerebral infarction,treatment,schemism”: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生机制,治疗”: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对实验研究文章中随机、盲法、对照等类型的论文选用。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收集48篇关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类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筛除了16篇文章,同样结论的重复性动物研究8篇,文章内容类同的综述性文章3篇,对主体无明确指导价值的一般研究5篇。资料综合:根据研究结果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的药理和影像学研究。从研究结果看出,目前对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研究应急涉及动物实验、临床影像和药理、早期预测指标等各个方面,但目前对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联合多种手段进行早期预测和个体化治疗上尚无明确结论:结论:出血性转化的发生作为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后果,其发生和血脑屏障的破坏、MMPs的失调性激活、自由基介导的再灌注损伤、炎性因子的激活、高血压、梗死的面积、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溶栓药的剂量等多种因素均有关。针对出血性转化的不同机制,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扩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恰当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脑保护治疗与溶栓药物合用防止出血性转化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用药把握在最佳时间窗内可能是其起效的关键:通过多种血液生化、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及影像学联合检测手段能够预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线粒体自噬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MPP+(0 mmol/L)对照组、MPP+(1 mmol/L)处理组和MPP+ (2 mmol/L)处理组,共同转染EGFP-LC3和RFP-MI-TO后加入MPP+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甲丹磺酸尸胺(MDC)检测自噬空泡聚集,免疫荧光法检测EGFP-LC3和RFP-MITO亚细胞共定位,流式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结果 MPP+1 mmol/L及MPP+2 mmol/L组LAMP2A、Beclin1和LC3-Ⅱ/LC3-Ⅰ的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PP+处理组自噬水平增加,自噬空泡增加,外源性LC3表达上调,EGFP-LC3和RFP-MITO存在亚细胞共定位.MPP+1 mmol/L及MPP+2 mmol/L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降低;MPP+1 mmol/L及MPP+2 mmol/L组线粒体活性氧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水平致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6.
目的:考察一次性PVC输液管与舒血宁注射液是否存在相互吸附作用。方法:将5%葡萄糖溶液与舒血宁注射液按说明书混合,模拟临床滴注,4h内完成滴注,放出混合液,用5%葡萄糖溶液冲洗一次性PVC输液管,在6h内不同时间段收集冲洗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的吸光度。采用相同方法对比玻璃管的吸附作用。结果:6h内葡萄糖的吸光度间RSD均〈3%,一次性PVC输液管与舒血宁注射液间无吸附作用;玻璃管的吸附作用与一次性PVC输液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次性PVC输液管对舒血宁注射剂无明显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母体糖耐量异常(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胎儿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68例孕龄21~40周GIGT孕妇,并随机选择孕龄匹配的81例无血糖异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系统定量检测,包括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大小、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主动脉瓣口、肺动脉瓣口及房室瓣口血流速度等系列参数,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胎儿房室瓣环运动,测量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收缩期的峰值运动速度;GIGT胎儿与对照组胎儿间评价心脏形态结构,室壁厚度、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GIGT胎儿与对照组胎儿相比,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参数定量胎儿超声心动图分析能准确、客观地评估GIGT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此类胎儿的产前咨询.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O.5%复方托吡卡胺与1%环戊通用于学龄儿童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212例年龄6~12岁的屈光不正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组,n=75)和1%环戊通滴眼液(对照组,n=137)滴双眼,均点药3次,每次相隔5 min,最后一次点药30 min后行电脑自动验光.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等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 1,KLK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73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分型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KLK1基因rs5516及rs5517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1)脑出血组及对照组KLK1基因rs5516多态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组织型KLK1基因rs5517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rs5517多态AA及GA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而rs5516位点各基因型亚组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rs5516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rs5517多态性与脑出血存在关联,可能通过影响血压水平而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肿量大小,并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能及时清除血肿,可有效下调血清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