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以"发作性头痛10年,右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1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5月29日入院.10年前开始出现先兆型偏头痛,每月发作1~2次.3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此后先兆型偏头痛和右侧肢体无力每4~5个月发作1次,右侧肢体无力不超过24 h,能完全缓解.反复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多发性脑梗死,每次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近视眼在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后的调节反应及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145名研究对象分为正视眼组(n=46)和近视眼组(n=99).分别测量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和波前像差(包括全眼、眼内和角膜高阶像差);观察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前后的全眼和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对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与像差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调节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眼组调节反应量显著小于正视眼组(P<0.05).与近距离诱发调节前比较,诱发调节后两组全眼像差均显著增大(P<0.05);近视眼组总高阶及其第3阶像差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正视眼组的视网膜成像质量相关像差变化量与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近视眼组未发现类似规律性变化.结论 近距离用眼后,近视眼同时存在调节反应不足、调节诱发高阶像差增加及像差增加缺乏规律性三种情况.提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治时应兼顾调节和像差的针对性补偿,从而提高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在C臂X线机监测下牵引复位后,行小切口,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7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功能评分优42例,良30例,可4例,差3例(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不愈合),优良率91.14%。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佳,尤其适用于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探讨Morel-Lavallée损伤(MLL)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证实为MLL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T MRI扫描,MRI序列均包括至少一个扫描平面的T1WI、T2WI和质子抑脂序列。记录并分析损伤原因、损伤至MRI检查的时间,病变的位置、大小(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信号强度、是否存在假囊/结节及Mallado分型。结果:33例患者中22例受伤原因为车祸伤,7例为摔伤,2例为运动损伤,2例原因不明。患者自受伤至MRI检查时间为2~92d,平均21.5d。病变发生部位:小腿16例,大腿5例,膝关节3例,前臂、髋关节和肘关节各2例,上臂、手腕和踝关节各1例。病灶前后径平均2.27cm、上下径平均11.28cm、左右径平均6.42cm;病灶形状:椭圆形13例,圆形12例,不规则形3例,条片状5例。T1WI序列呈低信号7例,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指正在变化的信号,不高不低)13例,多种信号(低信号、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同时存在)3例;T2WI序列呈高信号15例,混杂信号15例,多种信号3例;质子抑脂序列均呈高信号;假囊9例,结节10例。8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18例为Ⅲ型,1例为Ⅵ型。结论:MLL是闭合性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本组病例以Mallado分型1~3型为主。MRI特征性表现为皮下脂肪与深筋膜层可有不完整或完整包膜,内可伴分隔的囊袋样液性腔隙,质子抑脂序列呈高信号,病灶可呈不同形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治疗2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撕裂13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例,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例,部分断裂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手术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首先对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通过松质骨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创口或关节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0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表现。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结论在治疗Schatzker~型胫骨平台骨折时,采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好的近期疗效,值得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1994年以来救治多发性骨折合并颅脑损伤45例,其中男34例 ,女11例 ,年龄7~78岁 ,平均38.8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34例 ,高处坠落伤7例 ,重物压伤4例。股骨、胫腓骨骨折伴有肋骨或锁骨骨折8例 ;肋骨、锁骨、肩胛骨骨折伴有骨盆或胫腓骨骨折5例 ;股骨、肋骨、骨盆骨折或伴有跟骨骨折7例 ;胫腓骨骨折伴有肋骨或锁骨骨折9例 ;肱骨骨折伴有肋骨或跟骨或锁骨、肩胛骨骨折7例 ;股骨、肱骨骨折2例 ;尺桡骨骨折伴有骨盆或脊柱骨折4例 ;肱骨骨折、跟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跖骨骨折1例 ;尺桡骨骨折…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Notch 3(R90C)突变蛋白诱导VSMC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Flag-Notch 3(WT)及Flag-Notch 3(R90C)质粒转入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10,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及LC3Ⅱ/LC3Ⅰ;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空泡的变化;PI/Annexin-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下调细胞内源性Beclin 1蛋白的表达,LC3Ⅱ/LC3Ⅰ的比值降低。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诱导A10细胞自噬空泡聚集减少。与转染Flag-Notch 3(WT)组相比,过表达Flag-Notch 3(R90C)使A10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Notch 3(R90C)突变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巨自噬水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40例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分为苯二氮革类联合曲唑酮组(曲唑酮组)和苯二氮革类联合安慰剂组(对照组),逐渐减半苯二氮革类药物剂量,治疗3个月后根据HoItzman—Gellert戒断症状评分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评价曲唑酮戒断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自治疗后7d戒断症状评分开始降低(P=0.000),自治疗后15dHAMA评分开始降低(P=0.000);与治疗前比较,经曲唑酮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降低(P=0.000)。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治疗后7d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00);与治疗前相比,经曲唑酮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治疗苯二氮革类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调控。方法用含不同浓度的VPA培养基培养SH-SY5Y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损伤,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评价细胞质内酸性自噬泡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孵育48 h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SH-SY5Y细胞培养基中LDH明显增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VPA诱导细胞内LC3-Ⅱ/LC3-Ⅰ的比值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VPA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细胞自噬性死亡,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