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18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接受内镜治疗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出血或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24例和出血组62例,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手术方式、治疗次数、是否规律随访、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PT、是否规律随访及治疗次数均是影响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的相关独立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PT是内镜治疗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的规律随访和适当增加治疗次数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1]。在此要强调NAFL与NASH的不同,NAFL是指病理活检显示肝脏脂肪变性,但是不具有肝纤维化或气球样变性的肝细胞损伤。NASH指在肝脏脂肪变基础上出现气球样肝细胞损伤伴或不伴肝纤维化[2],NASH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风险明显增高,而NAFL则很低[2],NASH是NAFL发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3]。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生长抑素(SST)和垂体后叶素是最常用的止血药物,但两者对内脏血管压力的量效关系以及对动静脉作用的差异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SST和垂体后叶素对兔门静脉压和肠系膜上动脉压的影响。方法:5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7组,其中3组分别给予SST 168μg/h(S1)、84μg/h(S2)、42μg(S3),3组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4U/h(P1)、2U/h(P2)、1U/h(P3),其余8只动物给予0.9%NaCl溶液50ml/h作为对照组。记录用药前和用药1、5、10、15、20、30和60min后门静脉压和肠系膜上动脉压.结果:SST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和肠系膜上动脉压(P〈0.05),但剂量与效应不成正比;垂体后叶素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门静脉压以及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压(P〈0.05)。结论:SST和垂体后叶素对门静脉压和肠系膜上动脉压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SST或垂体后叶素来止血。  相似文献   
16.
马振增  陆伦根 《肝脏》2016,(6):501-502
<正>在中国汉族的肝硬化患者中,Qin等[1]进行了广泛的微生物群研究,大约100位肝硬化患者的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同健康汉族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发现肝硬化患者大便微生物含量不同于健康对照组。虽然这一研究应用了非常复杂的分析技术,但它并不是第一个显示肝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研  相似文献   
17.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中免疫介导的胆管损伤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1]。一方面胆道的上皮层是朝向胆汁的一大黏膜屏障,直接将肠道和肝脏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胆道细胞与各种非实质肝细胞和来自肠道的静脉  相似文献   
18.
生长抑素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世纪70年代初期,Guillemin从羊的下丘脑中分离能够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的激素,同时发现相反的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随后Brazeau[1]在研究中证实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一种抑制生长激素释放的因子,并证实该物质是一种环状14氨基酸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 6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术与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病人83例,随机分为2组,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42例(EVL组),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注射治疗41例(联合组),分别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短期并发症,1、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程度。结果联合组吞咽哽阻感、局部溃疡发生率高于EVL组,咽喉部痛疼发生率低于EV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近期出血、胸痛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5%,EVL组改善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EVL组的69.1%(P < 0.05)。结论经内镜套扎术和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均可有效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长期疗效优于套扎治疗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