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 LP(a)/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治疗的患者,其中支架内再狭窄组49例,非再狭窄组44例,分析两组间血脂参数[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LDL-C/HDL-C、LP(a)、LP(a)/HDL-C]是否有差异性;分析LP(a)、LP(a)/HDL-C与LDL-C/HDL-C的相关性;将LP(a)/HDL-C按比值高低分为三组,低LP(a)/HDL-C、中LP(a)/HDL-C、高LP(a)/HDL-C组,根据三组的再狭窄发生率及LP(a)、LP(a)/HDL-C与LDL-C/HDL-C的相关性探讨LP(a)、LP(a)/HDL-c比值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两组患者LDL-C及HDL-C比较无差异(P>0.05);(2)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HDL-C、LP(a)及LP(a)/HDL-C均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3)LP(a)、LP(a)/HDL-C均与LDL-C/HDL-C有明显相关性,且LP(a... 相似文献
23.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具有极高的致死及致残率。近年来,由于规范的心血管病预防体系的建立,发达国家的STEMI发生率已呈下降态势。本中心近期收治了1例典型de Winter综合征患者,表现胸痛伴急性前壁缺血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我们对该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的急诊PCI,患者恢复良好。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 d,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性,81岁,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10个月出现间断上肢及颜面浮肿2个月等体循环淤血表现,诊断腔静脉血栓合并右房巨大血栓。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血栓没有减小或消失。手术风险高,未行取栓术。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已死亡。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病例,比较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方法自199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心血管内科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且资料齐全的病例2098例。使用Carto3前称为二维组,使用Carto3后称为三维组,比较使用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AVB的发生率,总结发生AVB的病例特点,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病例2098例,其中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24%。二维组1443例,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35%;三维组655例,未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发生AVB的病例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后间隔部旁道2例,希氏束旁旁道1例。发生AVB时消融术者手术年限情况:二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7年和15年,三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1年和3年。结论间隔部旁道消融和房室结慢径改良有发生AVB的风险,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012年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血栓抽吸组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联合治疗组)。观察4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段回落>70%比率,术后6个月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结果 与直接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联合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增加(P<0.05,P<0.01);替罗非班组、联合治疗组心肌染色增加(均P<0.05);血栓抽吸组、联合治疗组ST段回落>70%比率增加(P<0.05,P<0.01);替罗非班组不降低患者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血栓抽吸组降低患者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但是,与替罗非班组或血栓抽吸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在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段回落>70%比率、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均未改善;4组间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栓抽吸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降低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27.
28.
29.
目的:研究Ⅰ型糖尿病(DM)小鼠血浆和心肌脂联素(APN)的水平随病程进展而变化的趋势,观察长期胰岛素治疗对血浆和心肌APN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肌局部的APN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型DM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Ⅰ型DM小鼠模型,疾病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溶液,50 mg/(kg·day),连续注射5 d,而后观察5 d。于建模后1、7、14 d3个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用ELISA法测APN的水平;分离左心室用qRT-PCR法测APN mRNA的水平。为验证心肌局部APN水平变化的意义,选取建模后14 d各组的部分小鼠做离体心脏灌流,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型糖尿病组小鼠血浆APN的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建模后7 d(D7)为:(5.23±1.05) mg/L vs. (3.45±0.51) mg/L,P<0.01];心肌中APN mRNA的水平逐渐降低[D7:(0.50±0.19) vs.(1.76±0.26),P<0.05;D14:(0.10±0.05) vs.(1.77±0.41),P<0.01]。与Ⅰ型DM组相比,胰岛素治疗组小鼠血浆APN的水平明显升高[D14:(3.61±0.71) mg/L vs.(2.16 ± 0.49) mg/L,P<0.05];心肌APN 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D7:(1.41±0.19) vs.(0.50±0.19),P<0.05;D14:(0.80±0.17) vs.(0.10±0.05),P<0.05]。经离体心脏I/R,Ⅰ型DM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心肌梗死的面积及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治疗能够显著减少Ⅰ型DM组小鼠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凋亡率(P<0.01);而APN下游信号分子腺苷-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化合物C(Compound C)可以部分地减弱长期胰岛素的治疗作用(P<0.01)。结论: Ⅰ型DM组小鼠血浆APN的水平随病程进展先升高后降低;而其心肌APN的水平逐渐降低,变化的趋势不同于血浆APN的水平。长期胰岛素治疗能够升高血浆和心肌局部APN的水平;而心肌局部APN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增强心肌对I/RI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