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动脉内置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内置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3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健侧或病变轻侧Seldinger技术穿刺,病变侧或病变轻侧的靶血管内经导管一次性注入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罂粟碱后,导管固定于病变侧或病变重侧,经微量药泵持续灌注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苷。结果:Ⅰ—Ⅱ期病例仅一次治疗治愈,Ⅲ期病例明显改善症状。结论:动脉内置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南美洲尤其是亚马逊河流域的很多传统草药被土著用来治疗疾病,且药用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该地区很多传统草药或作为食物补充剂,如玛卡、雅贡;或被开发为功能性饮料,如瓜拉那豆、巴拉圭茶等;或者一些草药(如猫爪藤、保哥果等)的有效成分在抗肿瘤研究中显示出较强药理活性。这些传统草药已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关注。简要介绍了部分南美洲常用草药的民间用途、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目前开发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细胞焦亡等多种形式,拥有独特的生化、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缺血条件下调控RCD可促进细胞生存、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延缓V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化学药治疗VCI主要对改善血管风险因素及对发展到痴呆阶段后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使用临床已成熟的药物较多,用药安全,但药效一般,对神经细胞的RCD调控较少。临床上也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VCI,疗效较好,但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其与RCD的关系也缺少相关总结。综述VCI中铁死亡、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等不同形式RCD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RCD的调控、对VCI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探索临床VCI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昆仑雪菊干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昆仑雪菊总黄酮对BV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Griess法和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借助自建昆仑雪菊成分-靶点数据集对昆仑雪菊中9个主要黄酮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GENE、STRING数据库及R语言收集并筛选小胶质细胞功能靶点,筛选昆仑雪菊改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软件的NetworkAnalyzer功能筛选核心靶点。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对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中的相关靶点进行Hallmark基因分析。使用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昆仑雪菊黄酮类提取物在4μg·mL–1时可以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分泌NO和IL-6。昆仑雪菊黄酮类成分可能作用于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IL-6、TP53、酪氨酸激酶C(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UN、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CTNNB1等靶点干预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涉及的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昆仑雪菊黄酮类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的相关靶点,实现调节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对老鹰茶的饮用历史、原植物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整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对老鹰茶的饮用历史、原植物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整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38.
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90 nm.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38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虎杖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共有峰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36批虎杖药材相似度>0.9;2批药材相似度为0.733,0.89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药材分为3类,不同类别间质量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虎杖药材的特征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全面控制市场流通虎杖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9.
40.
丹参注射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七个药厂生产的16批丹参注射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各厂生产的丹参注射液之间质量差异很大。为了保证药效,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方法。建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峰作为丹参注射液的定性鉴别指标。本文还观察了丹参注射液对花生四烯酸钠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影响。实验表明: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同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对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控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