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 柴胡注射液为柴胡经水蒸汽蒸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功效为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柴胡注射液在278±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有文献报导,吸收值可以反映挥发油的含量,不同吸收值的柴胡注射液的解热作用不同,吸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46岁,因面色苍白、头昏、纳差半年,加重一月伴全身无力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斑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来扪及增大。心尖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脾未扪及。无骨压痛。实验室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上肢血管内瘘造影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时,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质量相当的最适合的低剂量水平。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将150例拟行上肢内瘘血管CT造影成像(CTA)检查的患者按照同期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FBP重建,4个低辐射剂量的实验组应用正弦波图形法迭代重建,管电流分别逐级降低至常规对照组管电流(110 mAs)的70%、60%、50%和40%。取锁骨下动脉近肩关节层面以及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口相近层面作为两个感兴趣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的差异。图像质量(各组的管腔对比度、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及图像总体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4分法,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测得77、66和55和44 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70%、55%、40%和25%。感兴趣区1中77、66和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18,20.386,P<0.05);77和66 mAs组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4 mAs组低于常规剂量组;55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2中77、66和55 mAs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34、13.818,P<0.05);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图像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的结果,77、66和55 mAs组和常规剂量组得分较好,均≥ 3分,44 mAs组图像质量下降出现2分评价。5组图像的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和总体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268、14.542、15.840和11.01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55 mAs组为能够维持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组的最适合的低剂量组,曲线下面积为0.844,95%置信区间为0.705~0.982。55 mAs组有效剂量为(3.545±1.396)mSv,约为常规剂量组剂量(9.271±2.892)mSv的40%。结论 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在剂量降低为常规剂量FBP 4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与之相当的图像质量。由此,可使患者上肢血管内瘘CT造影成像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至3.545 mSv。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不同脑力负荷下与任务时间效应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计了基于0-back和3-back任务的任务时间效应实验范式,以此开展了基于20名健康受试者的任务时间效应研究,并分析了被试在任务中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3-back任务中,受试者工作记忆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随着任务时间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而3-back与0-back任务中,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变化系数随任务时间增加显著上升(P<0.05)。在不同认知负荷下,受试者两侧枕区的N1幅值均随任务时间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前额区的P2幅值和P300幅值则随任务时间显著下降(P<0.05)。在0-back任务中,受试者枕区P300幅值变化量显著低于3-back任务(P<0.05)。在0-back和3-back任务中,受试者前额区P2幅值变化和反应时间线性相关(r=-0.44,P<0.05;r=-0.59,P<0.05),同时P2幅值和反应时间相关系数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5;r=-0.42,P<0.05...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1997~2006年收治的8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5例,CT诊断囊性肾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2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8例获随访,7例生存至今。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胸腔镜手术的根治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左颈右胸上腹食管癌根治术治疗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9例行传统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开放组),105例行胸腹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目为(10.1±5.5)枚,明显少于开放组的(13.3±7.5)枚(P<0.01);但匹配术后病理分期后,各期腔镜组和开放组的胸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组和腔镜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平均清扫数分别为(2.7±0.2)枚和(1.4±0.2)枚,下段食管旁分别为(1.0±0.1)枚和(0.6±0.1)枚,病灶旁分别为(1.7±0.2)枚和(0.7±0.1)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区域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6%(30/105),低于开放组的41.2%(82/199)(P<0.05),但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12.4%(13/105)]明显高于开放组[2.5%(5/199),P<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但在行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时,应加强对喉返神经旁、下段食管旁和病灶旁淋巴结的清扫,并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250ml/m^3一氧化碳(CO)吸入和腹腔给予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过程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0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CO吸入、CO腹腔、LPS注入、LPS+CO吸入及LPS+CO腹腔6组,后3组静脉注入5mg/kg体质量LPS,前3组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1h后,对照及LPS注入组吸入室内空气,CO吸入及LPS+CO吸入组吸入250ml/m^3 CO,CO腹腔及LPS+CO腹腔组以2L/min腹腔通入250ml/m^3CO.观察1、3、6h后,批次(每批6只)放血处死大鼠,取回盲部小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p38 MAPK表达;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LPS组ICAM-1、PAF、MDA、MPO、细胞凋亡率及磷酸化p38 MAPK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CO吸入及CO腹腔组(P〈0.05或0.01),而IL-10和SOD明显低于该3组(均P〈0.05),肠损伤严重;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应时间点的LPS组比较,LPS+CO吸入组及LPS+CO腹腔组ICAM-1、PAF、MDA、MPO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5),而IL-10和SOD显著升高(均P〈0.05),肠损伤减轻,但磷酸化p38MAPK表达进一步增强(P〈0.05);LPS+CO吸入组及LPS+CO腹腔组间及2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0ml/m^3 CO吸入和腹腔给予以非时间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肠道过氧化物和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细胞凋亡,增强抗氧化酶、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而起相似的保护作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8.
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某些特定的非蛋白质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最丰富的一类就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它们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lncRNA PCa3、PCGEM1、SChLAP1、GAS5、PCAT1、MEG3在前列腺癌发...  相似文献   
69.
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血气分析仪监测大鼠血气参数,对空白组、内毒素组(5mg/kg)、低体积分数CO吸入组(250×10-6)、腹腔内CO注射组(2ml/kg),内毒素(5mg/kg) CO吸入组(250ppm)以及内毒素(5mg/kg) 腹腔内注射CO组(250×10-6)组,分别在1、3、6h时间点上,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肠道丙二醛(MDA)含量,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肠道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3h时间点上的肠道病理变化。结果吸入250×10-6的CO以及腹腔内注射2ml/kg的CO,没有造成大鼠的缺氧,而外源性的CO降低了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组织中的MDA含量,同时提高了SOD的活性,肠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对肠细胞凋亡的影响,腹腔内注射组CO的作用早于CO吸入组,而持续吸入组抗凋亡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结论低体积分数的CO(250×10-6)吸入和一次性腹腔内注射CO(2ml/kg)对大鼠是安全的,补充外源性的CO可以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提供保护作用,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保护肠道免受内毒素导致的进一步损伤。腹腔内注射CO对内毒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早于CO吸入对肠道细胞的影响,但一次性给气维持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降低脱落率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今开展的30项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64例受试者中共有88例受试者脱落,脱落率约为4.5%.影响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可分为个人因素约占46.6%、不良事件约占42.0%、违背方案约占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