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基因分型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对太原地区404例女性进行21种HPV亚型分析。结果 404例检测者共检测到HPV阳性患者213例,阳性率为52.7%。21种HPV亚型(除HPV 42、43型外)均有检出,其中检出率较高的高危型有HPV 16(34.4%),HPV 58(13.4%),HPV 53(8.7%);检出率最高的低危型是HPV 6(2.2%)。阳性检出者中单一亚型感染占59.6%,多种亚型感染占40.4%;在多重感染中,伴随着合并感染的亚型数增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利用PCR技术和杂交技术检测女性HPV感染情况,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耳聋四家系14例标本就耳聋热点突变基因进行筛查,分析四家系的耳聋病因。方法结合临床症状运用基因芯片、酶切和测序的方法对四家系耳聋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芯片检测和测序显示:家系1患者IVA7-2A>G杂合突变来自母亲,c.C1229T突变来自父亲;家系2患者c.G79A(p.V27I)和c.A341G(p.R114G)来自母亲,GJB2 c.T70A(p.W24R)为体细胞突变;家系3患者c.G79A(p.V27I)和c.A341G(p.R114G)双杂合突变均来自父亲;家系4患者GJB2 235delC纯合缺失来自父母双方,c.G79A(p.V27I)和c.G232A(p.A78Y)杂合突变均来自母亲。结论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从基因的角度阐述了四家系的病因,为患者以后的优生优育及完善耳聋基因突变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沃氏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情况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一株多重耐药沃氏葡萄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类(MLSB)基因、四环素类基因、糖肽类基因、消毒剂基因检测。结果:PCR结果显示该株的mecA,TEM,ermA,ermC,msrA,msrB,aac(6′)/aph(2″),qacA基因均为阳性,ant(4′,4″),aph(3′)-,TetM,vanA,vanB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株沃氏葡萄球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而且对胺类、胍类消毒剂耐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心脏多功能刺激仪,采用亚速刺激法(低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0~30次/min)→超速抑制法(高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30~50次/min)→猝发脉冲法(快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40%),按次序进行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观察转复瞬间心电图表现,同步记录心电图至少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10 s,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恢复窦性节律。结果:使用亚速刺激法238例,成功转复32例,成功率为13.4%;使用超速抑制法206例,成功转复173例,成功率为83.9%;使用猝发脉冲法28例,成功转复21例,成功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226/238)。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正常185例(77.7%)、P-R间期延长5例(2.1%)、房颤8例(3.4%)、交界性逸搏2例(0.8%)、长间歇〉1 500 ms 5例(2.1%)、单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2.1%)、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2.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除1例长间歇为3.2 s者予以72次/min频率的心房起搏外,余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可作为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I/R组)和黏附素预处理组(实验组),每组各24只。于造模成功后6 h、第1、第4和第7天,分别取6只大鼠的血和小肠标本,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各时间点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的活性和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中TNF-αI、L-6I、L-10、DAO和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IL-6和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浓度术后第1天低于I/R组(P<0.05),术后第4和第7天实验组大鼠血浆D-LAC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5),小肠病理改变较I/R组减轻(P<0.05)。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大鼠I/R后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能减轻肠黏膜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CHF)患者应用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6min行走距离)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40例常规治疗组和40例比索洛尔组,治疗1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6min行走距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a和IL-6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比索洛尔治疗12周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功能、运动耐量、血清TNF-a和IL-6含量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P〈0.05);(2).TNF-a和IL-6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负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两者间呈显著相关。结论血清TNF-a和IL-6含量的改变在CHF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比索洛尔可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体系在医院药房中的应用,对药房调剂质量以及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玉溪市儿童医院开具的1000张处方设定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进行干预,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玉溪市儿童医院开具的1000张处方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太原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集的7 例多囊肾患者及其家属外周血PKD 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PKD1 和PKD2 部分外显子,PCR 产物直接测序,据测序图谱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1 例患者及其三个女儿PKD2 的4 号外显子35689 位C(T)杂合突变,致使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7 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在PKD1 的11、12 号外显子出现杂合突变,其中27752 位点位于12 内含子14 位,不会影响氨基酸的变化,目前还不确定是否为致病突变.11 号外显子共计发现5 个突变位点,其中26310、26547 为同义突变,26411、26438、26495 为错义突变.结论 外周血PKD 基因的突变检测可作为多囊肾病症前及产前筛查有效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58岁.因下腹部隐痛10 d于2008年5月12日入院.患者有乙肝病史10余年.查体:腹平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无黄疸,腹壁静脉无怒张.外院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右后方实质性非均质性肿物,性质待定.盆腔CT平扫+增强:膀胱后方囊实性占位.我院B超:肝光点增粗,左肝实性占位,盆腔实性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左叶外侧段可见斑片低密度影,增强后不均质强化;右肝内可见一小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左肾盂可见一斑点状高密度影,胆囊、胰腺、脾脏及所见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印象(1)肝左叶占位,考虑肝癌;(2)右肝小囊肿、左肾盂结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域多主体治理和机制建设情况,为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公共卫生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将原始资料进行逐级提炼、归纳、分析。结果:经过编码,最终提炼出22个初始范畴、13个主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最终形成四个阶段、两个状态下统筹层面、组织层面、执行层面和保障层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域主体机制运作逻辑框架。结论:从多主体治理视域下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未来发展中应坚持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导的平急衔接转换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配套保障机制的同时,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并形成联通顺达的人、物联防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