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胚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发育及创伤愈合过程中IgG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胚胎兔,成兔胚皮肤在便伤愈合过程中IgG表达的差异,为胎儿型及成人型愈合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建立胎兔皮肤创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皮肤均化的方法,提取正常及创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IgG,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随正常胎兔(孕23-28天)孕期的延长,皮肤中IgG有合成增加的趋势,而正常成免皮肤的IgG含量显著高于胎兔(P<0.01);胎兔皮肤创伤后不同时间(1-6d)的IgG含量与对应的正常胎兔(孕23-28天)相比,只伤后第1,2天增高(P<0.01),而不同孕期的创伤胎兔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成兔皮肤创伤后从第2天起IgG合成量明显高于正常成兔(P<0.01),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胎,成兔皮肤创伤后IgG变化趋势的动态发现胎兔呈平坦线性,成兔呈上升线性。结论 在胚胎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日臻完善,虽然IgG在较低水平,但在创伤后仍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反应,而成兔在创伤后却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反应,不仅含量高而且趋势显著,免疫反应的不同是胎儿愈合与成人型愈合的本质差别之一。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中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cAb SC11相应抗原的表达,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82例8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75/82)和65.9%(54/82),McAbSC11相应抗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P〈0.01),且其表达强度也远高于ER和PR,强阳性率分别为40.2%,19.5%和15.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透明质酸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以及胎儿型愈合和成人型愈合的机理。方法 通过胎兔创伤模型及皮肤均化的方法,提取游离及结合的透明质酸(HA) ,应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 HABP) 技术,对胚胎兔、成年兔皮肤在正常及创伤愈合过程中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游离、结合及HA 的总量。结果 ⑴不同孕期正常胎兔皮肤的游离HA 及HA 总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合HA 有显著的波动,而且均比正常成兔增高( P< 0 .01) ;⑵胎兔皮肤创伤后不同愈合时间的游离HA 及HA 总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合HA 的组成亦有显著变化;⑶创伤胎兔与正常胎兔相比,各组分HA 均增高( P< 0 .05) ;⑷创伤成年兔游离HA 及HA 总量均比正常成年兔显著增高( P< 0 .01) ,而在创伤成年兔内部游离HA 及HA 总量呈“山峰型”变化;⑸胎兔、成年兔皮肤创伤后对应比较发现,HA 总量均为胎兔高( P< 0 .01) ,而游离HA 则第2 、3 天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A 的增高是胎儿型愈合不可缺少的内部机制,其中游离HA 起主导作用,但结合HA 随孕期的延长以及在创伤后不同愈合时间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对于临床控制瘢痕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刘慧智老师辨治湿证举隅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马世英刘慧智主任医师,19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医30多年,精通中医理论,学术渊博,临床经验丰富,诊病立法严谨,尤擅治内科凝难杂病。本文就刘老师辨治湿证的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逐瘀祛...  相似文献   
65.
<正> 临床上,泪腺脱垂往往易被人们忽视,而实际上并非罕见。此病如同疝气一样,系由于眶隔的松弛而造成。劳累时,病人多自觉双睑红肿、发胀不适等。眼部表现为双上睑偏颞侧充血、肿胀、皮肤松弛、皱纹和下垂,并可触及脱垂之泪腺包块,呈现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66.
自Machemer于1971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眼显微手术器械——玻璃体注吸切割器,通过睫状体扁平部作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治疗某些严重影响视力的玻璃体混浊及眼前节病变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报导自1980年11月至1983年12月应用流控式玻璃体切割器对31例33眼严重影响视力的玻璃体混浊病人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并于1983年4月至1984年2月对26例29眼眼前节疾病,大部为软性白内障病人进行了晶体切除术,部分病人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取得较  相似文献   
67.
卵巢肿瘤与消化道肿瘤之间表达抗原的联系,国外已有不少研究。但国内至今尚未见此方面的专门报道。本报道用自行研制的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SC13A与111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的免疫组化反应结果,从中探讨了其识别抗原(SC13A抗原)在这两类肿瘤的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表达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作为治疗中轻度近视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正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据报导,近年来,这种手术在美国已引起广泛的兴趣,接受治疗的人数曾一度成几何级数地增长。国内眼科医生及近视患者对这种新的手术方法也深为关注。因此,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现状,尤其是对其治疗近视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作较深入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9.
眼猪囊尾蚴病是较常见的眼部寄生虫病,国外最早报道于1829年,我国刘宝华1933年在北京首次报道,由于它的发病率在眼内寄生虫病中相对较高,对人眼的损害严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本病的诊治问题,手术方法也有了改进。本文通过对我院20例21眼猪囊尾蚴病的总结,着重讨论眼内猪囊尾蚴病的感染途径、诊断及对黄斑的损害。临床资料20例21眼深部猪囊尾蚴,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3岁,平均29.25岁、伴有脑囊虫症7例,皮肤囊虫病4例。血清学检查阳性12例,既往有食米猪肉史3例,排虫史5例。眼部出现症状到检查确诊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18.55周,右眼12例,左眼13例,眼内囊虫位于玻璃体11例,视网膜下9例。(包括双眼1例及1眼3只囊尾蚴1例)。对眼部的损害包括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及对黄斑的损害(表1)。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