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眼眶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组织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的发病是否与EB病毒感染有关。方法 对活检或手术切除经组织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眼眶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的37例保留蜡块组织标本用EB病毒的EBER寡核苷酸探针作EB病毒编码的RNA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所有37例眼眶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石蜡标本原位杂交EBERmRNA检测均未见到阳性信号。结论 眼眶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检测抵抗素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培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方法在体外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前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在分化液的作用下转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利用RT-PCR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及成熟脂肪细胞中抵抗素mRNA的表达情况,对前脂肪细胞及成熟脂肪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抵抗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前脂肪细胞中无抵抗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成熟脂肪细胞中有抵抗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抵抗素蛋白位于成熟脂肪细胞胞浆中。结论Graves’眼病患者眼眶组织中存在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脂肪细胞。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仅存在于成熟脂肪细胞中,可作为脂肪细胞分化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3.
对1978-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卫生政策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的卫生政策研究发展迅速,核心期刊初显雏形,虽然核心著者群体尚未出现但已有了一定数量的高产作者,除卫生部外,大学院校为卫生政策研究论文的主要产出单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实验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对新型光敏剂光动力疗法的反应。方法 :采用进口苯并卟啉衍生物 (BPD)及自行设计的波长 6 90nm单色光照光仪 ,功率 15 0W ,光纤直径 7 5mm。在裸小鼠皮下移植SO RB5 0瘤细胞获得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按瘤体大小 ,将 33只荷瘤裸小鼠分成A、B、C、D、E和F组 ,其中A、B及C组为PDT治疗组 ,A组瘤体厚度≤ 5mm ,B组瘤体厚度 >5mm ,≤ 10mm ,C组瘤体厚度 >10mm。D、E及F组为对照组 ,D组给光敏剂不照光 ,E组不给光敏剂而照光 ,F组既不给光敏剂也不照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  相似文献   
75.
Erdheim-Chester病伴双眼眶受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dheim Chester病 (简称EC病 ) [1,2 ] 为病因不明疾患 ,其病理特征为组织纤维化 ,且内含黄瘤样组织细胞、多核Touton巨细胞。该疾患常侵犯骨、肺、心、腹膜后等组织。1930年Chester和Erdheim报道伴明确骨质改变的脂沉积病 2例 ,称为“脂沉积 肉芽肿病” ;1972年Jaffe报道脂沉积病1例 ,称为EC病 ;1983年Alper等[1] 报告伴眼球突出的脂沉积病 2例。迄今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对 1例该病患者随访 6年 ,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患者女 ,43岁。因双眼球渐进性突出 1年余 ,加重 4个月伴视力…  相似文献   
76.
比较学龄期外斜视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快速命名任务中的表现并分析外斜视相关临床指标对快速命名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依《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诊断标准,从中山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招募45名外斜视儿童为病例组,同时期在社区招募视力正常儿童,按年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进行成组匹配,最终纳入45名儿童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外斜视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并采用经典的快速命名任务对两组被试进行快速命名能力的评估.结果 外斜视组儿童字母快速命名时间长于对照组[(26.87±10.18) (21.98±7.2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外斜视各项临床指标中的斜视度、症状时长、AC/A值、疾病分类、同时视、近立体视、远立体视与字母快速命名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6,0.23,0.20,0.06,0.09,0.05,0.20,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外斜视儿童存在快速命名缺陷,且与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配戴完全远视矫正眼镜对正视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990~1997年期间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66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95例远视不伴有内斜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计161例,322只眼,全部患者用1%Atropine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将远视性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患者66例(132只眼)归为足矫组,远视性屈光不正部分矫正的普通远视患者95例(190只眼)归为欠矫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3、5、7、9岁时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变化趋势.结果 足矫组患者,3岁屈光度(+5.45±2.22)D,5岁屈光度(+5.64±1.99)D,7岁屈光度(+5.48±2.05)D,9岁屈光度(+5.30±1.93)D.欠矫组患者,3岁屈光度(+3.98±2.14)D,5岁(+4.26±2.48)D,7岁(+3.97±2.43)D,9岁(+3.44±2.48)D.3~5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增加+0.19 D,欠矫组增加+0.28 D(P <0.05);5~7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下降+0.16 D,而欠矫组下降+0.29 D(P <0.05);7~9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下降+0.18 D,欠矫组下降+0.53 D(P<0.05).将两组患儿的研究始末的屈光度改变作比较,足矫组从3~9岁远视屈光度平均减少了+0.15 D,欠矫组则平均减小了+0.54 D.结论 配戴足度远视镜的3~9岁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正视化过程比远视欠矫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慢.  相似文献   
78.
婴儿期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9例婴儿期患病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平均屈光度为+5.5±2.4D,弱视患病率89.3%,弱视治疗有效率88.5%,旁中心注视者占34.5%,58.8%有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期间17.2%发生眼位回退,3例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其临床特点与同期就诊的35例大于1岁患病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相类似。文中提出与先天性内斜视相鉴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9.
80.
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临床上十分罕见,我们见到一例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0岁。诉5岁起发现双眼视力差,尤其是夜晚明显伴双眼不自主转动。7岁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并验光配镜,但患儿不愿意佩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