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以LPS致敏的小鼠巨噬细胞(J774A.1或者腹腔巨噬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探讨黄芩苷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0 g·L-1巯基乙酸盐培养基诱导大量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利用LPS致敏巨噬细胞,再以AT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裂解物和培养上清液中IL-1β、caspase-1、HMGB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基于微球的免疫测定法(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黄芩苷对LPS+ATP诱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处理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AT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caspase-1的活化,成熟IL-1β(Mr17 000)和HMGB1的释放;同时,黄芩苷也能明显抑制LPS+ATP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发生焦亡。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DL12330A和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可以明显逆转黄芩苷对ATP诱导的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中PKA的活性,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32.
液体通气(1iquid ventilation,LV)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液体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为通气媒介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思维定势,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 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方面显示其独特优势。1962年Kylstar和Tissing。在一篇题为“鼠似鱼”的文章中提出了液体通气的概念。1966年Clark。在《Sci- ence》上报导小鼠在全氟碳液中可以完成气体交换,指出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新生期孤养(neonatal isolation,NI)对成年大鼠行为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n-handled,NH)组与新生期孤养组,新生期孤养组在出生后2-14d每天孤养4h,断乳后常规饲养。12w龄时,进行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试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酮、海马与下丘脑5-HT的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中缝核5-HTTmRNA的表达。结果: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新生期孤养组大鼠出入开放臂的总次数与进入开放臂的比率显著减少;强迫游泳试验中新生期孤养组大鼠悬浮时间显著增多(P0.05)。新生期孤养组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酮显著升高,海马中5-HT含量显著减少,中缝核5-HTT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新生期孤养可导致大鼠在成年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中枢5-HT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初步探讨人中性粒细胞(PMN)抑制U93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机制。方法:将人PMN与经PMA刺激分化为单核细胞样细胞的U937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同培养,取上清测定TNF-α含量。结果L:PMN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可抑制U937细胞生成TNFα。PMN的抑制作用可被代剂量叠氮钠逆转达45%。该剂量叠氮钠并不影响U937细胞产生TNF-α。叠氮钠的作用机制并非抑制了PMN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内毒素(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变化及ET、白介素-1β(IL-1β)对正常家兔离体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应用钙离子探针(Fura-2/AM),检测 i浓度。结果:(1)微量ET(2 ng/mL)使正常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内 [Ca2+]i浓度显著升高;ET性发热家兔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 3种剂量IL-1β(100、500、1 000 ng/mL)均未能明显影响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 浓度。结论:(1)低Ca2+参与ET性发热体温调节的作用部位,可能不是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2)ET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 [Ca2+]i 浓度变化,不是通过IL-1β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36.
在本室发现甘氨酸具有拮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第一部分观察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在体外与内毒素作用后,静脉注入体内引起的致热性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平均体温反应曲线、最大体温反应幅度、体温反应指数;第二部分观察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联合拮抗内毒素最佳组合比例;第三部分观察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小鼠的毒性。结果如下:1-多粘菌素B、甘氨酸在拮抗内毒素时有明显协同作用(P<0-05)…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 miR-125b-5p 调控 RAB3D 在骨肉瘤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qRT-PCR 检测正常骨细胞hFOB1.19、骨肉瘤细胞系(MG63、HOS)中miR-125b-5p的表达水平。骨肉瘤细胞系中通过脂质体转染升高或降低miR-125b-5p的表达,通过EDU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25b-5p可能调控的靶基因为RAB3D;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常骨细胞hFOB1.19、骨肉瘤细胞系(MG63、HOS)中RAB3D的表达水平;骨肉瘤细胞系中通过脂质体转染升高或降低miR-125b-5p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及qRT-PCR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中RAB3D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在骨肉瘤细胞中通过脂质体转染升高或降低RAB3D的表达,通过EDU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增殖和迁移的变化;随后在骨肉瘤细胞中通过脂质体转染同时升高miR-125b-5p和RAB3D的表达量,通过EDU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在骨肉瘤细胞(MG63、HOS)中miR-125b-5p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AB3D是miR-125b-5p可能调控的靶基因。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25b-5p 表达量升高,骨肉瘤细胞(MG63、HOS)中 RAB3D 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miR-125b-5p 表达量降低,骨肉瘤细胞(MG63、HOS)中RAB3D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而RAB3D的mRNA水平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结果显示,miR-125b-5p与RAB3D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相反,而同时在骨肉瘤细胞内升高miR-125b-5p与RAB3D的表达量,RAB3D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在重新升高miR-125b-5p表达量时被阻断(P<0.05)。结论 miR-125b-5p在转录后水平通过调控RAB3D的表达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38.
脓毒症小鼠死亡高发期腹腔脏器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脓毒症小鼠死亡高发期腹腔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分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对正常雄性昆明小鼠先行心脏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检测(0 h)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术后分5 个时点(12 h、24 h、36 h、48 h、60 h) 对小鼠进行相应超声指标检查。每只小鼠均进行编号,以便对小鼠进行连续性的观测,7 d仍存活的小鼠视为存活动物。结果: CLP小鼠在脓毒症死亡高发期心输出量(CO)大致保持在正常水平或高动力学状态。左心收缩功能出现明显的代偿性改变。腹主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从24 h 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右侧肾动脉的血流量从12 h开始便出现明显的下降,直到60 h仍明显低于正常,其RI和PI变化不明显。门静脉血流量12 h明显升高,24 h明显下降,其后血流量与0 h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充血指数从12 h即明显升高,其后维持在高于正常的水平。结论: 脓毒症小鼠腹腔各脏器在死亡高发期发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9.
2型糖尿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干预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健康组(健康人血清)、糖尿病血瘀证组(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血清).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素(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含量;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Fluo-3/AM作为荧光指示剂观察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探针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肌动蛋白微丝分布的差异.结果 ①10%浓度的糖尿病血瘀证组的OD值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01);②糖尿病血瘀证组的ET水平比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升高(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的NO水平比空白对照组降低(P<0.001);但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皮细胞经过患者血清损伤后,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EPCR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但低于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vWF和sTM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糖尿病血瘀证组胞浆内荧光分布不均匀,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⑤空白对照组和健康组细胞骨架微丝分布多规则清晰,保持着细胞的正常外形,糖尿病血瘀证组的细胞骨架微丝断裂且排列紊乱,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细胞微丝断裂但排列较为规则.结论 应用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干预ECV-304可以在体外表现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种种征象,初步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血瘀证细胞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0.
目的和方法: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吞噬细胞,观察该基因表达对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cAMP的影响。 结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可在吞噬细胞获得稳定表达,但该产物在活细胞中不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可上调TNF-α的释放,下调IL-10和cAMP的生成,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不改变这种变化趋势。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产物的功能具有细胞特异性。导致吞噬细胞功能变化的效应分子可能不是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