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17篇 |
免费 | 359篇 |
国内免费 | 4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儿科学 | 104篇 |
妇产科学 | 83篇 |
基础医学 | 393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1333篇 |
内科学 | 636篇 |
皮肤病学 | 112篇 |
神经病学 | 171篇 |
特种医学 | 353篇 |
外科学 | 501篇 |
综合类 | 2676篇 |
预防医学 | 1070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884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1186篇 |
肿瘤学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394篇 |
2013年 | 412篇 |
2012年 | 495篇 |
2011年 | 561篇 |
2010年 | 519篇 |
2009年 | 555篇 |
2008年 | 502篇 |
2007年 | 436篇 |
2006年 | 429篇 |
2005年 | 448篇 |
2004年 | 428篇 |
2003年 | 367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225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86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华南汉族人群PGC-1α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其父母以及366名正常糖耐量志愿者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直接测序技术鉴定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和基于家庭的单倍型相对危险度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分析相关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2型精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Gly482Ser(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589、0.411和0.687、0.313(x2=15.076,P<0.01).Thr394Thr(G/A)、Thr528Thr(A/G)和Thr612Met(C/T)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94A-482A-528A单倍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且与2型糖尿病存在连锁不平衡(t=2.503,P<0.05).(2)基于家庭研究显示PGC-1α基因Gly482Ser变异的A等位基因由父母更多地向患者传递(x2=7.217,P=0.007,HRR=1.450),TDT-ETDT结果均显示482位点A等位基因由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代的频率偏离0.5(均P<0.05),单倍型TDT分析显示394A-482A-528A.612C,394A-482A-528A-612T,394A-482A-528G-612C和394A-482A-528G-612T单倍型分布频率显著偏离0.5(P<0.05或P<0.01).结论 Gly482Ser(G/A)变异与华南汉族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Thr394Thr(G/A)变异可能辅助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预防知识、信念、行为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 ,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粪检方法调查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经过 1年健康教育后 ,再次粪检并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调查KAP。 结果 初次调查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 9.96% (186/ 1868) ;实施健康教育 1年后 ,寄生虫感染率为 5 .93 % (5 4/ 911) ;问卷调查中知识知晓率 13项 ,有 7项在 60 %以上 ;信念形成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等获取 ;行为形成率 7项中有 6项形成率在 85 %以上。 结论 开展防治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居民的防病知识 ,逐步形成健康行为 ,使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59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老年患者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螺旋 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 ,同时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全段、骨钙素、血钙。根据骨密度分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结果 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高于非骨质疏松组 (P<0 .0 5)。钙化积分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 ,与骨钙素、血钙呈负相关 ,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提示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增加 ,骨钙动员入血 ,异常沉积在血管内膜中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相似文献
994.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特征变化。方法 对表达产物行SDS—PAGE,FPLC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等电聚焦,脱磷酸反应,N端氨基酸测序,小鼠免疫接种。结果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分子量较原核的大,易于纯化,等电点较理论值低,重组cC1已被磷酸化,N端携带了来自载体的4个氨基酸,免疫原性较原核的明显增强。结论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特征较原核的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蛋白易于纯化及免疫原性的增强,表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非常适合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995.
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冠状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养心通脉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CIR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4组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大鼠冠状微循环荧光变化时间及心肌组织MDA、NO、Na -K ATPase、Ca2 -ATPase、血清CK活性、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与CIRI模型组比较,养心通脉组大鼠显示:①原缺血部位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有明显增加,其荧光饱和时间(ST)和荧光出现时间(AT)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②心肌组织MDA含量下降,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均提高,血清CK水平下降,心肌组织NO的含量升高,血浆6-K-PGI2/TXA2平衡亦得到改善(P<0.05或<0.01);③养心通脉组在改善CIRI大鼠冠状微循环及生化指标上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或<0.01).结论养心通脉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CIRI冠状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河南省漯河等地区居民因生食蝌蚪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现场考察与问卷调查,了解河南省漯河等地区地理环境与居民传统生食蝌蚪情况。②调查方法:显微镜下检查剑水蚤原尾蚴;蛙用肉眼和解剖镜检;解剖镜下检查蝌蚪裂头蚴;收集猫、狗粪便,水洗沉淀镜检虫卵;对生食蝌蚪史者,作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漯河、周口、商丘3市农村,池塘、沟渠、洼地众多,气候环境适宜各种蛙类繁衍,且居民多有生食蝌蚪"清热降火"习俗;剑水蚤检查85只,发现感染蚤3只,感染率3.53;蝌蚪检查308只,发现感染者22只,感染率为7.14;蛙类检查44只,发现感染者25只,感染率为56.82。调查猫、犬34只,发现感染者7只,感染率为20.59。有生食蝌蚪史者,血清学阳性率为8.99(17/189);其中13人有明显临床症状,占76.47。结论证实漯河、周口、商丘市存在曼氏迭宫绦虫病流行区,其中漯河市为曼氏迭宫绦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当地居民生食蝌蚪,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光老化皮肤的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MSCs,利用UVB灯管照射豚鼠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豚鼠表皮厚度明显增加,真皮厚度急剧减少,胶原纤维异常增生且排列紊乱,皮肤附件也出现明显的增生;治疗组皮肤结构完整且清晰,表皮及真皮层均未见明显增厚,表皮非常光滑,横纹肌与真皮之间未见异常增生的胶原纤维。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与治疗组。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结论 MSCs对皮肤光老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矫治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方法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通过拓展间隙和/或集中散在间隙,或拔牙减数,为埋伏阻生牙提供有效间隙。对有萌出能力,正常位的埋伏阻生牙进行助萌法法矫治;对异位埋伏阻生牙,进行牙槽外科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结果 用获得间隙助萌法矫治5例,经3-4个月矫治可获得有效间隙7mm-8mm,以1.5-3月可自然萌出;用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11例,经3-5月的封闭式牵引,埋伏阻生牙可导萌引出。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通过助萌法和导萌法矫治,可高质量地完成较难矫治的埋伏阻生牙,高效能地完成错He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999.
1000.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其胰岛素缺乏是由于胰腺中大量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所致.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建立胰岛β细胞免疫耐受,包括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继不同功能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口服胰岛素及其相关疫苗的输入、谷氨酸脱羧酶65疫苗、抗CD3、CD20单克隆抗体以及联合免疫干预等免疫耐受治疗,可延缓l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