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又名荒漠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其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作为中药肉苁蓉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正品。肉苁蓉味甘、性温,具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1]。近年来中药肉苁蓉因具有显著的改善记忆、抗衰老、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报道较多[2,3]。而文献检索表明,新鲜荒漠肉苁蓉的相关研究则较少,仅屠鹏飞等人研究过其鲜花序的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4]。笔者在对新鲜肉苁蓉化学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海藻海蒿子为原料制备褐藻糖胶,并对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对多糖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海蒿子脱脂干粉分别经水提取和酸提取以获得粗多糖,粗多糖分别经乙醇沉淀法和CaCl2沉淀法进行纯化。选取多糖组分F4用Q—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进行分级分离,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鉴定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分析多糖的中性单糖组成。结果F4经分级分离得到3个级分:P1、P2和P3。P1、P2和P3均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4400、61500和167600;P1由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摩尔百分比43.4:33.3:6.2:4.3:12.8;P2由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构成,摩尔百分比44.4:15.1:23.8:16.7;P3由岩藻糖、木糖和半乳糖构成,摩尔百分比68.9:3.7:27.4。结论P1、P2和P3的单糖含量均以岩藻糖为主,但其他单糖组成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一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的南极海洋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PR4-1-3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采用CPE方法对化合物1和2进行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活性测试。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芳香酚醌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ecalonic acid D(1)s、ecalonic acid F(2)、chrysophanol(3)、emodin(4)和citreorosein(5)。这几个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在50μg.mL-1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为50%,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极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并初步发现secalonic acid D具有一定的抗H1N1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阐明来自深海海水的淡紫拟青霉ZBY-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模式,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结合部分化合物的甲醇解反应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淡紫拟青霉ZBY-1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22E,24R)-5α,6α-环氧-3β-羟基麦角甾-22-烯-7-酮(3)和脑苷脂A(4)、B(5)、C(6)、D(7)等7个化合物.化合物1~3对人癌细胞K562、MCF-7、HL-60、BGC-823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在9.5 ~ 59.6 mg/L之间,而4~7对上述4种癌细胞均无抑制活性.结论 本文是有关深海来源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的首篇研究报道.化合物1~7为首次从淡紫拟青霉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3首次从拟青霉属、3还首次从真菌中分离报道.化合物1对K562和BGC-823细胞以及3对上述4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亦属首次测试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PFW-13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法评价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获得6个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fumiquinazolines A(1)、fumiquinazolines C(2)、fu-miquinazolines D(3)、fumiquinazolines F(4)、fumiquinazolines G(5)、fumiquinazolines J(6),其中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和6对肿瘤细胞tsFT210、A549、BEL-7402、HL60和P38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1×10-5~1×10-4mol·L-1之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Stachybotrys chartarum(HDN16-358)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层析(TLC),反相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UV等波谱学技术手段,解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新天然产物1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2S)-5-Hydroxy-2,7-dimethyl-2-(4,8-dimethyl-3E,7-nonadienyl)-2H-chromene-6-carbaldehyde (1),BR-011 (2),LL-Z 1272β (3) and stachybotrylactone (4),5-Methylbenzene-1,3-diol (5)。结论 红树林来源真菌是重要活性物质来源和生物资源。从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Stachybotrys chartarum中分离得化合物1-5,化合物1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且具有中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