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宫悦  胡逸凡  夏茜  丁娟娟  顾红梅 《放射学实践》2022,37(12):1474-1479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血液学炎症指标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预测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4例食管鳞癌患者在术前规范化NAC前、后两次胸部CT增强图像及NAC前一周内的血液学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测量治疗前、后病灶的最长径,计算其变化率,并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将患者分为NAC有效组(30例)及无效组(2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血液学炎症指标中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在患者治疗前静脉期图像上沿肿瘤边界逐层手工勾画ROI,最终生成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及Boruta工具包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分别建立影像组学特征、血液学炎症指标、影像组学标签联合血液学炎症指标的逻辑回归模型,采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分析模型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采用DCA曲线评估其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的比值被纳入炎症指标模型。于治疗前静脉期图像上共提取了1168个组学特征,经降维后共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wavelet-HLL_gldm_DependenceEntropy、wavelet-HHL_gldm_LargeDependenceLowGrayLevelEmphasis、wavelet-HHH_glrlm_HighGrayLevelRunEmphasis、wavelet-HHH_glrlm_LowGrayLevelRunEmphasis和wavelet-HLL_glszm_ZoneEntropy)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基于影像组学、血液学炎症指标以及联合模型预测NAC疗效的的AUC分别为0.77、0.72和0.80。结论:基于新辅助化疗前的增强CT影像组学及血液学炎症指标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以联合模型的效能最优,可为临床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联合组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单化组3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未接受胸腺肽α1治疗。正常组为30例正常人。对其3组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观察联合组及单化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显著高于联合组及单化组肿瘤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加用胸腺肽α1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5),单化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较单化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胸腺肽α1可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T1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及T2*WI首过灌注成像TIC,评估单一方法诊断与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将T1WI动态增强TIC为流出型的病变诊断为恶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66.7%。弥散敏感系数(b)=1 000 s/mm2时,以ADC<1.18×10-3 mm2/s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3%。以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阈值,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9%。T1WI动态增强扫描、ADC值、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预测百分比分别为79.3%、79.3%、87.9%及89.7%。结论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3.0T高场强MR高分辨T1WI,运用VBM方法对25例PD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的大脑灰质图像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数据的灰质体积差异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表示。结果:PD患者的脑灰质体积较对照组广泛减少,这些区域包括双侧岛叶、海马旁回、杏仁核,右侧颞叶、枕叶、顶叶、额叶,此外还有左额内侧回等区域。结论:VBM方法能较全面、准确、定量地表现PD患者广泛存在的脑灰质体积缺失区域,可以为PD患者的多系统受累的病理机制提供必要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14例单纯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单放组),21例在常规放射治疗后化疗(序贯组),15例在常规照射40Gy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适形同步组),化疗方案主要有5-FU/LV,草酸铂+5-FU,草酸铂+希罗达.结果:症状缓解率单放组为7/9,序贯组11/13,适形同步组9/10(P>0.05).单放组、序贯组、适形同步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3%、71.4%、86.7%(P>0.05).单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14.3%;序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23.8%;适形同步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6%、38.8%;适形同步组与单放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61).3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可延长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有效的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8.
顾红梅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7,27(2):134-135,137
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资料。6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37例合并肝细胞癌MRI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11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因此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9.
适形放疗(X-刀)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最新的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脑部肿瘤的治疗。其原理是以立体定向系统为基础,以CT、MRI、DSA等影像诊断为依据,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制定精确的照射方案,通过直线加速器的旋转控制射线的输出剂量,利用大剂量射线局限性的一次或几次照射靶区,使照射区肿瘤及血管变性坏死,达到毁损病灶的目的。适形疗法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院自1999年11月-2001年11月共收治适形放疗的脑部肿瘤病人43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方法112例骨转移癌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为局部放疗+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用法为4mg/次,1次/月,共2~4次;对照组为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DT30Gy/10次。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9.1%和80.7%(P〉0.05),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7.3%和70.2%(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5%和61.4%(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骨转移癌止痛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较单纯放射治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