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运用特异性探针观察不同年龄组黄韧带Ⅰ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分布、强度及随增龄而发生的变化,采用客观图像分析验证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增龄性变假说.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21块腰椎黄韧带标本取自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对照组标本取自4例青少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提供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黄韧带标本按年龄分为4组<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用Ⅰ和Ⅱ胶原cDNA探针,对不同年龄组的黄韧带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观察其Ⅰ型胶原表达(成纤维细胞基因表型)和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基因表型).结果①原位杂交组织切片观察<20岁组黄韧带附着点处和体部纤维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呈梭形细胞数目较多,有明显的Ⅰ胶原表达,无Ⅱ型胶原表达信号;20~40岁组黄韧带细胞排列尚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轻度纤维化,在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少量的Ⅰ和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41~60岁组黄韧带体部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明显纤维化,黄韧带体部无明显的阳性表达,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较弱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细胞分布不均匀,但Ⅱ型胶原的表达较41岁以下组表达增强;>60岁组黄韧带出现纤维化,未见Ⅰ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黄韧带的附着点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增强.②Ⅰ型胶原基因表达<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8,1.34±0.16,0.86±0.13,0.71±0.21,0.51±0.11,P<0.01),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减弱(P<0.05),但41~60岁组和>60岁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型胶原基因表达<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3±0.16,1.14±0.14,1.46±0.13,1.65±0.16,0.53±0.12,P<0.01),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Ⅰ和Ⅱ型胶原cDNA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Ⅰ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在附着点处出现Ⅱ型胶原的表达增强,提示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逐渐减弱,而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逐渐活跃,为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1例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9例,转移性肿瘤2例。在DSA或3-D 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2.5—5.5ml骨水泥(平均3.5ml),术毕患者保持卧床,观察、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天并复查平片和CT片后出院。结果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11例病例共治疗13个椎体,11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予以激素、消炎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随访2—6个月,10患者疼痛无反复,1例患者6天后疼痛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加 ,臂丛神经损伤逐渐增多 ,且损害程度往往很重 ,预后不佳 ,仅有部分患者通过各种功能重建手术恢复功能。 1 995年 6月~1 998年 6月 ,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 32例 ,其中4例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腕关节及手活动正常 ,肩、肘功能障碍 ,采用指浅屈肌腱翻转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 ,均为男性。年龄 2 2~ 42岁。交通事故伤 3例 ,高空坠落伤 1例。临床均表现为屈肘及肩外展功能障碍 ,被动屈肘活动良好 ,肱二头肌及三角肌肌力为 0 ,前臂旋前位时肘关节无主…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腰椎间盘蛋白多糖核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间盘的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对探索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具有重要意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软骨细胞的蛋白多糖核心蛋白基因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使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传代发生去分化,表现出类似椎间盘退变细胞的特性,然后用不同浓度的TGFβ处理,以观察这种情况下TGFβ对椎间盘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反转录酶(AMV)TaqDNA合成酶限制性内切酶(PstI,XhoI)均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HAMF12(Gibco),胶原酶I(S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伤口深部感染及并发化脓性脑脊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2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术后发生伤口深部感染4例患者的资料,其中2例因脑脊液漏并发化脓性脑脊膜炎。结果4例患者均彻底清创后一期关闭伤口、置管持续冲洗,2例同时行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4例均治愈且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并发脑脊液漏引起化脓性脑脊膜炎,如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伤口清创持续冲洗,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及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等是基本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射的改变 ,且腿痛不过膝 ,因此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 3 神经的后外侧支 ,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 ,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 ,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 ,此管的变形、缩窄或腰部扭伤可使臀上皮神经损伤[1]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相鉴别。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2 ,3] ①疼痛特点为臀、大腿部疼痛 ,多不超过膝关节 ,无神经根受累体征 ;②在臀部可触及直径数毫米、长度数厘米的条索状且有压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胸黄韧带中BMP-2和TGF-β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利用BMP-2和TGF-β cDNA探针,对不同年龄组的黄韧带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用VIDAS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20岁以下组,有明显的TGF-β表达,无BMP-2表达;21~40岁组,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少量的BMP-2和TGF-β阳性表达信号.41~60岁组,在附着点处TGF-β表达较弱,但BMP-2表达相对增强.61岁以上组,TGF-β无表达,附着点处有呈簇状BMP-2阳性表达信号.VIDAS图像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TGF-β表达逐渐减弱,在附着点处出现B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月~1998年6月,我们收治3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4例有时关节功能障碍,采用指浅屈肌腱折返移位重建屈肘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2~42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空坠落伤1例,均表现为屈肘功能障碍,被动屈曲活动良好,肱二头肌肌力为“0”,前臂旋前位时肘关节无主动屈曲功能。肌电图示臂丛神经上干完全损伤。手腕、手指活动正常。经积极对症治疗6~12个月,其中2例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无任何恢复。改用指浅屈肌翻转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后随访9~36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中出现Lhermitte征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统计的800例颈椎病患者中,Lhermitte征阳性的3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1例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Lhermitte征完全消失;第2例经保守治疗,Lhermitte征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第3例保守治疗无效,但不同意手术治疗.结论 3例患者均有长期的下颈椎不稳,导致椎体前后缘增生,终板硬化黄韧带肥厚,硬膜囊前、后受压,反复的不稳定和椎体增生及黄韧带肥厚可能是导致颈段脊髓发生脱髓鞘改变,引起Lhermitte征.减压和稳定是治疗颈椎病合并Lhermitte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方向、骨性关节炎分级与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测量腰椎双侧小关节角度、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侧隐窝的骨性和纤维组织矢状径、横径。结果 L4~L5测量结果为(50±8.5)°,L5~S1为(37±10.6)°,其中两侧小关节角不对称,角度相差10°以上者有45例,腰椎小关节角度增大且双侧不对称者骨性关节炎发生率高达75%;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0级1例,1级9例,2级35例,3级15例,2、3级骨性关节炎患者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达82.3%;经椎间盘平面侧隐窝矢状径为(2.5±0.7)mm,椎体后缘至上关节突间矢状径为(4.2±0.5)mm,横径为(5.25±0.8)mm。结论腰椎小关节的角度增大和不对称引起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进一步增加了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