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6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沟不能完全闭合到阴茎头的尖部,造成部分裂开形成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多,故术后高质量的护理有利于患儿伤口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2004年7月-2007年6月共收治尿道下裂患儿52例,采用弧形带蒂阴茎阴囊联合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2.
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诱生的郎汉斯细胞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郎汉斯细胞(LC)的分化发育过程探讨其在银屑病患者体内异常的原因。方法 将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TGF-β1联合培养5d,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表型及其抗原提呈功能,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分泌功能。结果银悄病患者单核细胞经GM-CSF+IL-4+TGF-β1联合培养后能分化发育为具有LC相对特征性抗原标志CDla的细胞,其比例、表型特征、胞内合成及分泌IL-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微信笔记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儿科实习的4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月份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微信笔记教学法,为期一个月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生对每位带教老师作评价考核,将两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均优于对照组,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笔记+传统教学方法能更加规范教学内容,督促提醒护生复习巩固,提高理论和操作成绩,优化带教老师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4.
1雷尼替丁男,62岁。因上腹疼痛、反酸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 g口服,2次/d,5 d后出现左侧乳房疼痛。体检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2 cm×2 cm肿块,触痛明显,尤以夜间疼痛为甚,即停药,次日患者自觉疼痛减轻,但仍可触及肿块。钼靶摄像诊断为良性乳腺增生,给予对症治疗,10 d后左乳疼痛完全消失,但仍可触及1 cm×1 cm肿块[1]。2奥美拉唑男,49岁。因反流性食管炎每晨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 g,用药6周后出现右侧乳房增大,有触痛,乳腺钼靶摄像诊断为右侧乳腺增生,停药2周后,乳房肿痛症状好转。间歇0.5 a后又因发酸明显再次服用本品,3周后右侧乳房增大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receptor for chem okines,DARC)的影响,探讨DARC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或TNF-α刺激,应用FACS技术和RT-PCR方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RC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受到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或TNF-α刺激后,细胞表面DARC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细胞内DARC mRNA表达增加。其中以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RC表达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能调节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DARC蛋白和细胞内DARC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 对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 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1,MCP 1)的表达影响 ,探讨其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 ,并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 处理 2 4h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 1的表达 ;通过RT PCR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MCP 1mRNA的水平。结果 经过浓度为 7.8× 10 -12 mol/L~ 6.2 5× 10 -11mol/L的维生素D3 处理过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T ,其分泌至上清中的MCP 1水平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中MCP 1mRNA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维生素D3 在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中MCP 1的表达 ,从而减弱了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趋化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能力 ,阻止了银屑病皮损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7.
银屑病表皮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和Ⅱ原位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型和Ⅱ型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多聚复合物二步法对银屑病及正常人表皮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和Ⅱ原位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处TGF-βRⅠ和Ⅱ的表达减少或缺失;非皮损处和正常人表皮组织TGF-βRⅠ和Ⅱ呈阳性表达,主要在基底层和棘层下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型和Ⅱ型功能下调可能与银屑病患者的表皮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作者用依曲替酸(etretin)治疗严重的银屑病,并对临床疗效作了初步评价.共观察了21例银屑病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31~74岁),皮损受累范围占躯体的21~95%.用双盲法确定依曲替酸剂量.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依曲替酸的剂量为0、10、50或75mg/d,共8周,8周后用依曲  相似文献   
999.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教师,因口腔内白色膜状物伴疼痛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及舌疼痛,并有白色膜状物,多次对症治疗无效.1月前行膜状物真菌检查,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经用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等治疗后仍逐渐加重,遂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收入我科病房.予伊曲康唑200mg/d口服,制霉菌素漱口,口腔症状仍无好转,膜状物有增多趋势.入院2周后躯干、四肢逐渐出现水疱,并迅速增大、增多,遍布全身.患者1年半前在我院因"膀胱癌"经膀胱镜电切手术治疗,术后每月膀胱局部化疗一次至今(5-氟脲嘧啶冲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CDR1、CDR2、MDR1的表达情况。方法 试剂盒法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的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 白念珠菌耐药株组CDR2基因的△CT值为7.52 ± 2.53,敏感株组为9.28 ± 3.15,两组比较,t = 2.37,P < 0.05,耐药株的表达量要高于敏感株。结论 白念珠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