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我们从1997年5月~1998年6月对134例有反复慢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检测,同时与相应年龄、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作对照,以评价此方法在儿童H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反复腹痛儿童134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们从1997年5月~1998年6月对134例有反复慢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检测,同时与相应年龄、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作对照,以评价此方法在儿童H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反复慢性腹痛组134例,年龄2~14a,男58例,女76例,均因反复慢性腹痛就诊于我院儿科消化专科,腹痛以脐周、上腹部为主,疼痛无固定规律,疼痛时间为3mo~Za.排除肠蛔虫症,腹部B超阴性。对照组97例,年龄2~14a,男44例,女53例,全部无慢性腹痛及上消化道疾病史。二、方法全部采用EtISA法测定血清抗Hg-lgG。结果两组儿童血清抗Hp… 相似文献
63.
MT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有关机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 ,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5 氨基水杨酸 ,10 0mg·kg-1)、MT给药组 (2 5 ,5 0 ,10 0mg·kg-1) ,采用灌肠方式给药 ,每天 1次 ,给药时间从制备模型 2 4h后开始至实验结束共 7d ,正常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 (CMDI)、粪便隐血实验(OB)、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和粘膜病理组织学 (HS)情况 ,并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结肠CMDI、HS、OB程度和MPO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 ,MT灌肠可减轻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CMDI和粪便OB程度 ,降低MPO水平 ,10 0mg·kg-1MT可改善结肠粘膜病理损伤。同时可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DA、NO含量增加 ,SOD、GSH Px和CAT水平降低。MT可明显降低MDA、NO含量 ,增加GSH Px、SOD和CAT水平。结论 MT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是否与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环氧合酶 2(COX 2 )有关。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和2 ,4 ,6 三硝基苯磺酸 (TNBS)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5 氨基水杨酸对照组 (10 0mg·kg- 1) ,褪黑素组 (2 .5 ,5 .0 ,10 .0mg·kg- 1) ,每天灌肠给药一次 (乙酸模型给 7d ,TNBS模型给 2 1d)。检测大鼠结肠一氧化氮 (NO) ,前列腺素 (PG)E2 ,iNOS和COX 2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明显 ,NO ,PGE2 ,iNOS和COX 2含量显著增加。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结肠损伤 ,明显抑制NO ,PGE2 合成并减少iNOS ,COX 2含量。结论 大鼠结肠经TNBS和乙酸致炎后iNOS ,COX 2 ,NO及PGE2合成增强 ,褪黑素通过抑制iNOS和COX 2表达减轻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65.
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慢性腹痛与HP活动性感染的关系。方法:13-C尿素呼吸试验。结果:120例反复脐周、上腹部前的患儿有36例检出HP活动性感染,检出率30%;研究发现,2-、5-、10-14岁三组患儿HP检出率分别为28.95%,30.44%,30.77%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小儿反复慢性腹痛与HP活动性感染密切相关;HP现症感染与年龄无关;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方法简单,安全,非侵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乙酸体外损伤大鼠结肠的实验模型并观察褪黑素的作用。方法制备乙酸损伤大鼠结肠体外模型,观察0、0.1%、0.2%、0.4%浓度的乙酸作用5、10、15、20、25、30 m in的结肠粘膜损伤情况,并检测培养液中反映粘膜损伤程度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粘液含量及结肠粘膜AB染色情况。并以0.4%乙酸作用30m in为实验模型,观察具有抗结肠炎作用的褪黑素(终浓度为0.1、1.0、10 mmol.L-1)对模型中上述实验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乙酸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培养液LDH含量逐渐增高,大鼠结肠粘膜损伤与乙酸存在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同时可见结肠粘膜水肿、肠壁变薄和点片状上皮脱失,培养液MDA含量增加和粘液含量减少,AB染色显示粘膜上皮细胞内粘液蛋白无明显减少。预先给予不同浓度褪黑素可减少LDH释放、增加粘液和降低MDA含量。结论该模型中大鼠结肠粘膜损伤与乙酸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乙酸通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并削弱粘膜粘液屏障。褪黑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增强粘液屏障功能,减轻乙酸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对比分析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SOND)和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classic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CRND)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N0期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临床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CRND组和SOND组均为34例。统计比较术后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CRND组和SOND组3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8%、11.7%,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1.8%、14.7%;CRND组和SOND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68.4%,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4.9%;CRND组和SOND组生存质量平均总分各为533.57±112.22,653.06±84.92,有统计学差异。因而对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没有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颈部复发率,但显著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结论 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在cN0期口腔鳞癌患者的治疗上可以取代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