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9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目的:探讨“互联网+”线上咨询对改善母乳喂养问题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更合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及产后院外连续性母乳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2月通过医院互联网在线咨询的30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母乳喂养专业理论与实践于咨询时、咨询后1周,对产妇咨询问题改善程度进行分析,并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进行评估。结果:乳房疼痛(34.4%)和奶量不足(23.0%)咨询量最多。咨询后1周产妇的乳房疼痛、奶量不足、含接姿势不良、吸吮力差的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咨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咨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相关问题,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增强母乳喂养信心。  相似文献   
592.
目的探讨小儿颞浅静脉穿刺输液的最佳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质量。方法将10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实验组采用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4.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并进行比较。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2.8%,对照组为8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采用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提高了小儿颞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9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lncRNA XIST)和微小核糖核酸(miRNAs)-92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纳入梗死组,健康体检者48例纳入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7分者纳入轻型梗死组,NIHSS≥7分者纳入重型梗死组。于脑梗死后48 h和(或)14 d,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lncRNA XIST和miR-92a水平,并进行不同组别间的比较。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lncRNA XIST和miR-92a水平与梗死患者NIH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48 h时,梗死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XIST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miR-92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后48 h时,重型梗死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XIST相对表达量低于轻型梗死组,miR-92a的水平为高于轻型梗死组(均P<0.01)。发病后14 d患者血清中lncRNA XIST相对表达量高于发病后48 h,miR-92a的水平低于发病后48 h(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lncRNA XIST水平与NIHSS评分负相关,miR-92a水平与NIHSS评分正相关(均P<0.01)。lncRNA XIST和miR-92a都是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脑梗死早期血清lncRNA XIST和miR-92a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望作为脑梗死后潜在的新分子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94.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甘酸转运子-1(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1,ANT1)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假手术组大鼠3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2,4,7,14,21和30天.ANT1 mRNA含量的测定采用RT-PCR法,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心肌纤维化的改变采用心肌胶原形态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缩窄后4天ANT1 mRNA的含量上调,并于第7天达到峰值,术后14天其含量回落至对照组水平,并保持至30天.②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在术后1天即升高,在4天时进入高峰期并持续至7天,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直至实验结束.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的存在.③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于术后14天方明显增加,并持续增高.结论:ANT1参与了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塑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可能影响了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95.
目的 回顾1996-2006年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了解人群感染,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 收集汇总1996-2006年的"黑热病病人报告表",资料采用EPI DATA 2.1b和EPI INFO 2002录入和分析. 结果 1996-2006年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有黑热病患者722例.全乡21个村中17个村有流行,主要集中在其中的2个村,其余呈散发状态,该病在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26,P>0.05);0~5岁年龄组和6~10岁年龄组人群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发病人数的30.06%和28.95%,随年龄的增大病例数呈减少趋势;自1996年起患者数呈逐年增多趋势,2002年达到最高峰,其后逐年下降. 结论 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仍然是黑热病流行的高发区,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96.
目的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5-2008年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全州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面积喷洒灭蛉和普查、普治的综合性防治工作,1983-1994年,连续11年没有黑热病疫情报告。2005-2008年仅对黑热病的传播媒介采取控制措施,发病人数由防治前的15例下降至2007年的6例。结论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灭蛉和普查、普治黑热病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97.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8.
目的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是我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培训,以提高当地的医务人员、乡村干部、教职工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方法 通过语音、文字、多媒体、讨论等形式,对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乡村干部分批分层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知识的培训.结果 目标人群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和乡村干部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合格率由培训前的27.5%、12.1%、0提高到培训后的75.0%、68.2%、44.2%.知晓不合格率由培训前的52.5%、45.5%、82.5%下降到培训后的15.0%、10.6%、21.6%.培训前、后知晓合格率、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培训提高了大众对内脏利什曼病的认识和自觉防病的意识.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内脏利什曼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9.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0.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