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1.
我们从1997年1月至1998年2月期间对70例早期妊娠妇女作了超声影像与临床观察和病理检验的对比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自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经阴道彩超确诊为宫内早孕(胚囊形态正常),孕周为5周至12周的妊娠妇女共计70例。根据患...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20(S)-原人参二醇药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条件:COSMO-SIL 5C18-MS-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5:5);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进样量50μL;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PPD药质体中的游离药物.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豆磷脂和试剂对药物的测定无干扰,20(S)-原人参二醇在0.1~0.5 g·L(- 1) 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在101.44%~103.11%,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2%(n=3).结论:RP-HPLC法可用于20(S)-原人参二醇药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3.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制备肺靶向异烟肼明胶微球。方法用乳化法制备异烟肼明胶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的因素;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确证微球的形成;用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并对异烟肼明胶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好,微球形态圆整,药物确己存于微球中;粒径在5.0~25.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90%以上,平均粒径为15.63μm,达到肺靶向要求;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93%和73.30%。常温放置6个月,其外观形态、大小及含量基本不变。结论制备异烟肼明胶微球的工艺简单稳定,可用于肺靶向注射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代谢物,特别是粘毒素的性质、含量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与不同亚种有关,提示它们具有遗传特异性和宿主特异性,因而很难根据其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来鉴别。为确定这种特异性是否严谨及在亚种间的杂交是否很少发生,作者以叶绿体trnH(GUG)-trnK(UUU)和核  相似文献   
25.
ABC—ELISA法检测脑脊液抗PPD—IgG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BC-ELISA法检测55例结脑和37例非结脑患者脑脊液抗PPD-IgG并与ELISA法比较。结果两法阳性率分别为96.4%和83.6%,ABC-ELISA法的敏感性高于ELISA法,P<0.05,而两法特异性均为97.3%。同时检测结脑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抗PPD-IgG,脑脊液阳性率为96.4%高于血清阳性率为85.5。结果表明本法可为结脑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6.
帆状胎盘血管前置断裂与围产儿结局太原市妇幼保健院(030012)韩美华,赵玉清山西纺织印染厂医院李玲我们从1990~1993年共发现帆状胎盘、血管前置断裂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收集初产妇帆状胎盘、血管前置断裂8例,宫内死亡2例、死产5例、存活1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采用分支状聚乙二醇化聚合物G2制备不同药载比的和厚朴酚(HK)纳米粒,考察其稳定性、体外释放及细胞毒等体外表征,以期丰富现有的纳米载药系统并筛选合适的药载比。方法 采用超声-蒸发法将有机相(HK和G2的丙酮溶液的混合相)缓慢注入到去离子水中,减压旋蒸除去有机溶剂即得HK-G2纳米粒(HK-G2-Nps),分别制备药载比为1∶1、2∶1、4∶1、8∶1的纳米粒。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测定HK-G2-Nps粒径、Zeta电位及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值;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药载比载药量;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动态膜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试验;以乳腺癌4T1细胞为模型用MTT法评价质量浓度为50.0、10.0、5.0、2.5、1.0、0.5、0.1 μg/mL的各药载比HK-G2-Nps细胞毒作用。结果 各药载比HK-G2-Nps的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分散较为均匀;载体G2的用量影响HK-G2-Nps的粒径大小,随着药载比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载药量提高。稳定性结果显示,纳米粒室温下放置稳定;纳米粒在0.9% NaCl中粒径明显增大,在5%葡萄糖溶液、PBS缓冲液和血浆中可稳定存在。电镜结果显示,药载比为1∶1时,纳米粒没有均一的形态;药载比为2∶1时,纳米粒呈现出不规则的类球状;药载比为4∶1时,呈现出规则均一的球形;药载比达到8∶1时,纳米粒呈现出明显的立方柱状形态同时存在不规则球状。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前24 h,纳米粒能够迅速释放,药载比为4:1时累计释放最高,可达70%左右;24 h之后,4个药载比均缓慢释放至120 h,药载比1∶1和2∶1的累计释放率均在60%左右,药载比4∶1和8∶1的累计释放率可达80%、89%。HK-G2-Nps各药载比4T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大于游离组HK,药载比为4∶1时作用最显著,其中质量浓度50.0、10.0、2.5、1.0、0.5、0.1 μg/mL显著高于HK组(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83 μg/mL。结论 成功筛选并制备药载比为4∶1的HK-G2-Nps,其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于HK。  相似文献   
28.
目的合成以三分枝六聚乙二醇为亲水部分、以十二胺为疏水部分的新型两亲性分子三分枝六聚乙二醇接枝十二胺共聚物(PGDA),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通过苯磺酰化、取代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后形成酰胺5步反应合成了PGDA。使用核磁和质谱确定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芘荧光探针法测量其临界胶束浓度;并考察PGDA在水溶液中的形态、37℃稳定性。结果两亲性分子PGDA被成功合成。质谱实测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1 171.69吻合;该两亲性分子在水中很容易自组装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为75 mg/L;PGDA胶束37℃孵育24 h粒径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合成了三分枝六聚乙二醇为亲水部分和以十二胺为疏水部分的两亲性分子PGDA,其在水溶液中具有优良的胶束化行为,有望能作为一种药用辅料在难溶性药物的胶束等制剂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考察实验室制备的新型棒状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形态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不同投料比、不同制备方法及是否存在其他稳定剂为考察因素,分别进行以新型树枝状大分子PAMAM-co-0.25OEG,PGD为稳定剂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并观察纳米粒在电镜下的形态。 结果 以PGD为稳定剂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电镜下的形态不受制备方法的影响,但和药物与稳定剂的比例,即投料比有关,当投料比从4:1增加至1:3时,较多PGD稳定剂的存在更容易包裹药物形成球形纳米粒。Chol-PEG600稳定剂与PGD稳定剂同时存在时,高载药量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中也会存在球形粒子。结论 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形态与稳定剂的用量及其结构有关,且稳定剂性质不同,粒径大小相同的纳米粒电位也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考察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的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 以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以酚红为标示物,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评价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结果 Zetasizer nano ZS仪测得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220±10)nm, Zeta电位为(-28±0.2)mV。肠吸收实验表明,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 且吸收速率常数(Ka)与渗透系数(Peff)均大于原人参二醇原药(P<0.05),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aPeff均大于结肠(P<0.05)。结论 原人参二醇纳米混悬剂能够有效促进原人参二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其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