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复合同种异体骨在颌骨囊肿手术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2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颌骨囊肿摘除术同期行iPRF+同种异体骨粒植入+GDR)59例、B组(颌骨囊肿摘除术仅同期异体骨粒植入+GBR)57例、C组(单纯颌骨囊肿摘除术)46例。观察结局指标:术后1、3、6、9个月复查CBCT测量并记录囊腔体积、囊腔骨密度值,并计算骨生成率,评价成骨效果。结果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囊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生成率、平均骨密度值统计分析结果示,A、B组骨生成率和骨密度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骨生成率、骨密度值组间横向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示,术后6个月A组无论是骨生成率还是骨密度值都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三组骨生成率和骨密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RF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可有效减少同种异体骨的吸收并且有效快速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9个月,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面部皮肤瘢痕不明显,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口内入路固定下颌角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面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干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谷氨酸含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红花注射液和银杏叶注射液等行改善脑供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90 mg/d,疗程14 d.动态监测谷氨酸含量以及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①治疗14 d时,治疗组血清中谷氨酸含量[(76.54±41.28)μ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93.38士40.97)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短期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137例.根据1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详细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他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的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结果转归良好组108例,转归不良组29例.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2.71±0.22)分比(7.10±0.59)分,t=6.99,P<0.01]和总胆固醇水平[(4.29±0.10)mmol/L比(4.76±0.17)mmol/L,t=2.21,P=0.03]低于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的患者发病比例高于转归不良组[76(70.4%)比5(17.2%),χ2=26.70,P<0.01],而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比例低于转归不良组[4(3.7%)比7(24.1%),P=0.002].二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是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OR=1.658,95%CI:1.327~2.071;P=0.000和OR=2.071,95%CI:1.159~3.701;P=0.014).结论基底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愈严重,脑桥梗死患者的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前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腺苷葡胺和奥扎格雷钠针,在治疗前、治疗14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14d,采血行APTT、PT检查,以判断疗效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2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且对凝血系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Ⅰ期根治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B组:用羟丁酸钠慢诱导气管插管辅以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HR、RR、SpO_2、ECG、有创血压,并分别于基础麻醉后(T_0)、手术开始5分钟(T_1)、1小时(T_2)、2小时(T_3)、术毕(T_4)抽取左侧挠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A、B两组循环、呼吸均平稳,A组血糖各时点与基础值T_0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A组皮质醇T_2 T_3高于T_0、T_1和T_4(P<0.05),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是比较适宜的麻醉方法,并能较好抑制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 injury)是指肝脏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损伤却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常见于失血性休克,肝脏严重创伤手术,肝脏肿瘤切除,肝移植等临床情况.本文就近年来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型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是经肛门行巨结肠切除术 ,要求肛门松弛良好。以前采用气管插管配合肌松药 ,呼吸易于管理 ,但肛门松弛不理想且易发生插管并发症。我们应用罗比卡因骶管阻滞辅以肌注氯胺酮的麻醉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 ,目的是为此类手术寻找一个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 2 4例 ,均行新型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男 15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12 8± 11 3)月 ,体重 (7 6± 3 7)kg。随机分为两组 ,各12例。A组 :罗比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 ;B组 :用羟丁酸钠慢诱导气管插管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