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自发性血气胸是一种发病急、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疾病。该病发病突然,且常无明显诱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部分病人需外科急诊剖胸止血。现将我院1980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的21例自发性血气胸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0~34岁。住院6~28天。21例均首次发病,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有胸痛、气短及呼吸困难。12例有贫血,血红蛋白检测为6~10g。8例就诊时血压在10~12/5.5~6.5kPa。全组均有气管移位,患肺呼吸音减弱,叩诊上清下浊。胸部X线片显示肺…  相似文献   
92.
pRb2/p130、cyclin D1和MU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Rb2/p130、cyclinD1和MU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pRb2/p130、cyclinD1和MUC1在16例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及60例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及其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结果食管鳞癌中pRb2/p130的低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的高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MUC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Rb2/p130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032,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Rb2/p130、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是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存在pRb2/p130的低表达以及cyclinD1和MUC1的高表达,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发展,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93.
目的:优选养血扶正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养血扶正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煎煮次数(C)>煎煮时间(B)>加水倍量(A),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C1B2A3,即加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项的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吻合器机械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2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比较圆型吻合器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死亡率,机械吻合组分别为0.86%、1.72%和0.86%;手工吻合组分别为4.34%、6.52%和4.34%。结论机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全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由同一组医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通过胸骨后路径上提管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中转开胸4例,手术时间(4.5±1.8)h,术中出血量(150±6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5±3)d,术后住院时间(11±5)d。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例,颈部吻合口狭窄1例,胸腔积液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微创、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1期)、Web of Science、CBM、CNKI、VIP 和 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30日,收集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影响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标准的 RCT 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 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19个 RCT 共2558例。Meta分析显示:与手工吻合相比,器械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MD =-20.75,95%CI(-31.42,-10.07),P =0.0001],减少了吻合时间[MD =-14.91,95%CI(-28.10,-1.72),P =0.03],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 =-12.66,95%CI(-23.91,-1.41),P =0.03];但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RR =0.77,95%CI(0.57,1.04),P=0.0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RR =1.44,95%CI(0.95,2.19),P =0.09],胃食管反流发生率[RR =1.21,95%CI(0.86,1.69),P =0.28],术后死亡率[RR =1.15,95%CI(0.79,1.66),P =0.47],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1.14,95%CI(0.92,1.43),P =0.24]和术后住院时间[MD =-2.73,95%CI(-6.76,1.30),P =0.18]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工吻合相比较,器械吻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但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术后死亡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比较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10期)、Web of Knowledge、CNKI、CBM、WanFang Data和VIP,收集关于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4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延长了手术时间[MD=13.57,95%CI(3.58,23.56),P=0.008],但在术后复发率[OR=3.16,95%CI(0.84,11.94),P=0.09]、并发症[OR=1.33,95%CI(0.46,3.88),P=0.60]、胸腔引流时间[MD=–0.00,95%CI(–0.64,–0.63),P=0.99]和住院时间[MD=0.09,95%CI(–0.21,0.40),P=0.55]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并不会增加复发率、术后并发症、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系统评价管状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1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管状胃代食管术后反流性食管炎[OR=0.19,95%CI(0.12,0.32),P<0.000 01]和胸胃综合征[OR=0.11,95%CI(0.04,0.32),P<0.000 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胃代食管,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生活质量方面,除术后3个月外,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MD=18.71,95%CI(7.72,29.71),P=0.000 9]和12个月[MD=22.95,95%CI(8.21,37.69),P=0.002]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OR=1.78,95%CI(1.10,2.88),P=0.02]、12个月[OR=2.73,95%CI(1.67,4.47),P<0.000 1]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全胃代食管,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胃代食管相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更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正>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2021年11月,因右侧胸部刺痛2周余收入胸外科,既往10年前因车祸致胸部撞伤,未行外科处理,无疫区居住生活史。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中纵隔右侧约69mm×72mm×77mm类圆形软组织包块,CT值约51HU,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征象,右心房挤压向内下移位,心包少量弧形液性密度影,考虑:(1)纵隔包块,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增强检查;(2)心包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近端CT数据重建三维模型,进行头下型骨折造模,将骨折模型分为解剖复位组、髋内翻组、髋外翻组,各骨折模型组均分出3个亚组,用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进行转配,于髋臼顶向股骨头施加垂直向下1 400 N的应力,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股骨及内固定物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对比股骨和固定物的应力和位移最大值。结果与结论:(1)解剖复位时,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别为41.35,31.27,43.32 MPa,螺钉抬高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大(28.58 MPa),股骨的位移峰值标准组最大;(2)髋内翻时,3个亚组的应力均相对分散且均匀;标准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小,但位移峰值最大,固定的稳定性可能不佳;螺钉压低组股骨的位移峰值最小;(3)在髋外翻时,螺钉压低组出现明显的螺钉应力集中,且位移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出现in-out-in现象;螺钉抬高组螺钉的应力峰值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