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测试并验证国产uEXPLORER PET系统的物理性能及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协会(NEMA)NEMA NU 2-2007标准测试、分析及评估国产uEXPLORER PET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散射分数及噪声等效计数率,并对4名志愿者行全身PET/CT扫描。结果 系统在偏离视野(FOV)中心1 cm处的横向和轴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93 mm和2.93 mm,偏离FOV中心10 cm处分别为3.09 mm和3.22 mm;在FOV中心与偏离轴向10 cm处的灵敏度分别为178.000 kcps/MBq与184.477 kcps/MBq;放射源活度为18.7 kBq/cc时,等效噪声计数率取得峰值为1 548.95 kcps,对应的散射分数为37.2%。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可减少注射药物剂量,并明显缩短扫描时间。结论 国产uEXPLORER PET系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系统灵敏度,具备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如何将病灶SUVmax与薄层CT相结合,提高18F-FDG PET/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的SPN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薄层CT显像结果,依据薄层CT将SPN分为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分别采用标准1 (SUVmax≥2.5)和标准2(SUVmax结合薄层CT综合分析)诊断肺癌,以病理和临床随访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标准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两种标准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4%、76.4%(标准1)和91.0%、87.2%(标准2)(均P<0.05).在非实性结节中,良、恶性病灶的SUVmax无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灶大小和分叶征、含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以及病灶内有无粗大血管等CT征象对鉴别诊断有意义(均P<0.05).40例PET表现为低代谢的肺癌患者,均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合薄层CT图像,纠正了其中50%(20/40)的诊断.采用标准1诊断肺癌,灵敏度为40.0%,而采用标准2诊断肺癌,灵敏度为90%,标准2对非实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标准1(P=0.000),但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75.2%vs58.3%,P=0.667).然而,对实性结节,薄层CT对于诊断结果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对于肺孤立性结节,仅依据SUVmax≥2.5诊断肺癌,诊断效能并不理想.对非实性结节,须依据SUVmax和薄层CT所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全变分正则化去卷积方法并应用于PET图像部分容积校正。方法将全变分(toal variation, TV)引入到图像退
化模型中,提出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Van Cittert(VC)和Richardson-Lucy(RL)去卷积方法。结果提出的方法分别应用于
NCAT仿真数据、NEMA NU4-2008 IQ 物理体模和肿瘤小鼠数据(均采用西门子小动物Inveon PET扫描得到)。相比于传统VC
和RL去卷积方法,本文提出方法在仿真实验中校正图像有明显的去噪和保持边缘效果,同时在小鼠实验中肿瘤区域的活度值
增加率为(10±1.8)%时,图像标准方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增加率分别从49.98%下降到14.26%和42.76%下降到4.70%。结
论本方法能够在校正PET部分容积效应的同时有效抑制噪声增加,可望更为准确地诊断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骼孤立性高代谢病灶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骨骼孤立性高代谢病灶的PET/CT征象。结果22例患者中,淋巴瘤及嗜酸性肉芽肿各5例、浆细胞性骨髓瘤及骨肉瘤各4例、尤文氏肉瘤和I级骨巨细胞瘤各2例。病灶平均SUVmax为11.08±8.06(2.1~32.6)。良恶性病灶对FDG摄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8.86±2.40 vs.12.12±9.58,t=-1.241,P=0.231)。按病理类型进行分类,不同病理类型骨骼病灶对FDG摄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6,df=5,P=0.908)。浆细胞骨髓瘤及骨巨细胞瘤易出现FDG摄取不均。同机CT主要表现:溶骨性破坏17例,伴硬化边5例,形成“领结征”、“皂泡征”、“花边征”等典型征象;成骨性改变5例,见于淋巴瘤及骨肉瘤;软组织肿块形成17例;骨膜反应4例。结论 PET难以对骨骼孤立性病灶进行定性,密切结合同机CT征象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出基于深度图像先验网络的方法应用于PET短时间动态扫描Patlak参数成像。方法:利用仿真数据和动态采集60 min数据,分别用20~60 min、30~60 min、40~60 min、44~60 min时间段数据进行Patlak参数成像,使用深度图像先验网络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数据生成的参数图像进行去噪,根据去噪图像分析短时间动态扫描协议的定量变化。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仿真实验中既有明显的去噪效果又能够保持图像细节,针对临床数据44~60 min时间段生成的Patlak参数图像与20~60 min结果的偏差(Bias)相差值在去噪前后从15.54%减少到6.3%,变异系数(COV)在44~60 min时去噪前后的值在两个背景区域下降率为162.96%和223.08%。同时短时间动态扫描协议下去噪图像定量偏差小于4%。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升Patlak参数图像质量,且可实现短时间动态扫描参数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