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新生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机制,为以后免疫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003-07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的90例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实施母婴联合免疫,于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前抽取股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定量.1个月龄时复查HBVm并根据HBsAg情况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比较两组婴儿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数.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4+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均低于未感染组,而CD8+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均高于未感染组,CD4+/CD8+比值低于未感染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D3+绝对计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可能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探讨母婴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与血清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血清HBV-DNA阳性产妇55例,依据入院时血清HBV-DNA的检测结果分为病毒高载量组(≥106copies·ml-1,n=25)和低载量组(<106copies·ml-1,n=30),分别提取产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PBMC,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者中HBV-DNA.另外选择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阴性对照组母婴PBMC及血清HBV-DNA均阴性.病毒高载量组产妇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为20%(5/25),低载量组产妇的新生儿血清HBV-DNA均阴性,两组新生儿间血清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高载量组产妇PBMC HBV-DNA阳性率高于低载量组(分别为84.0%和43.3%,P<0.05);PBMC HBV-DNA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脐血PBMC 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PBMC HBV-DNA阴性产妇的新生儿(P<0.05).有4例新生儿中脐血PBMC HBV-DNA及血清HBV-DNA均阳性,11例仅脐血PBMC HBV-DNA阳性,1例仅血清HBV-DNA阳性.结论 血清HBV-DNA阴性的新生儿其PBMC HBV-DNA可独立阳性;在检测母婴血清HBV-DNA的基础上进行母婴PBMC HBV-DNA的检测是高危母婴筛查的重要补充,可弥补目前新生儿宫内感染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雌三醇软膏与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S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月3在南京市中心医院和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6~68岁,平均年龄61.5岁,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以阴道外用雌三醇软膏0.5mg/次、乳酸菌阴道胶囊0.5g,每晚各1次,连用6周。对照组患者仅用雌三醇软膏或乳酸菌阴道胶囊,其用法、剂量和疗程与观察组保持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雌三醇软膏或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73.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虽然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是不影响后续治疗;随访半年后发现观察组复发3例(7.14%),对照组复发17例(40.48%),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P<0.05)。结论:雌三醇软膏与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导致肝硬化、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等,危害人类健康,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患者,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患者约为7 000万例,其中患有乙肝的孕产妇占育龄期女性8%。乙肝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1],为降低乙肝传播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各指南均提示乙肝孕妇可在孕24~28周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 DNA)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研究表明孕期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ablets,TAF)治疗HBV感染孕妇可以有效安全地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围产期传播[2-3],这不仅有利于婴儿,也能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 相似文献
66.
患者23岁,农民,因"停经38周,右上腹痛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周"于2011-04-21入院。患者孕期一直未行正规产检,平素月经规律,LMP:2010-07-28,整个孕期患者偶有恶心,食欲欠佳,但未予重视。1周前出现发热,并自觉右 相似文献
6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的自然病史主要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我国育龄女性中约8%为慢性HBV感染者,女性在妊娠期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产后激素的急剧变化和免疫抑制状态的解除,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的自然病史进程。现有的文献表明,妊娠会使免疫耐受期孕妇妊娠期或产后发生肝炎活动进入免疫清除期;免疫清除期孕妇产后继续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阴转和血清学转换率;免疫控制期的孕妇妊娠期可能会发生HBV再激活,进入再活动期。临床上,需要对HBV感染孕妇进行定期监测,必要时给予干预治疗,促进妊娠期间HBV感染自然病史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妊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孕妇的传播途径及孕期丙型肝炎的活动情况,为丙型肝炎孕妇的治疗分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2008年至2012年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162例,收集到15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娩婴儿162例(双胎7例),对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55例孕妇中有吸毒史的52例(33.55%),有手术且输血史的30例(19.35%),只输血无手术的14例(9.03%),故输血共44例(28.39%).在HCV感染孕妇中,随着妊娠的进程,谷丙转氨酶(1.94%~19.35%)和谷草转氨酶(1.29% ~ 15.48%)升高的发生率逐渐增多,但在产后均有所下降.结论 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吸毒,其次是输血传播;HCV感染孕妇孕期及产褥期有部分患者肝炎活动,其中大部分在孕晚期发生,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分析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探讨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及提高宫内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且有生育要求的70例患者进行随访。输卵管妊娠患者保守治疗成功后2~6个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组35例为观察组,行输卵管通液组35例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宫内妊娠率为48、5%,复发性异住妊娠率为14.2%;对照组宫内妊娠率为25.7%,复发性异位妊娠率22.9%。两组宫内妊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67,P〈0.05),复发性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20,P〉0.05);②观察组双侧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为75.0%,一侧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34、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11,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的功能取决于其通畅情况,通过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可有效地判断输卵管通畅情况,且能够提高宫内妊娠率,但不能减少重复异位妊娠率。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