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防治HBsAg携带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功正常、有剖宫产指征、存在产后出血倾向的HBsAg阳性产妇60例,随机分为欣母沛组以及催产素组,各30例,前者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欣母沛,后者单独注射催产素;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欣母沛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6.7%,明显少于催产素组,产后2、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50.1ml、301.2ml,也明显减少。两组术后肝功ALT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欣母沛对防治HBsAg阳性携带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对产妇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妇女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严重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相似文献   
33.
34.
由于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人数所占比例为0.34%。所以,对RhD阴性急诊患者的救治,血液的来源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患者输血不及时,将危及生命,冰冻RhD阴性红细胞,作为稀有血型可长期保存,不仅应用在患者的手术及治疗中,并且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白淑芬  王艳  吴岷岷  韩国荣 《肝脏》2011,16(5):433-433
患者,女性,23岁,末次月经2010年7月28日,孕期未建卡产前检查,1周前无诱因出现右季肋区疼痛,为持续性隐痛,行肝脏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FP)〉3000ng/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ALT 46U/L,AST543U/L,白蛋白27.5g/L;凝血功能各项正常。患者父亲因原发性肝癌42岁时去世。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的危重孕产妇临床特点及其转归,为救治危重孕产妇和防治肝病重症化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慢性HBV感染的孕产妇41例,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乙型肝炎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死亡原因、治疗情况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3例(31.71%)患者未正规产检,8例(19.51%)高病毒载量患者(HBV DNA≥2×105 IU/m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主要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32例(78.05%),婴儿早产23例(56.10%),患者死亡5例(12.20%)。转入ICU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肝衰竭、产后大出血和妊娠高血压疾病。肝衰竭主要在孕晚期发病,最多见并发症为肝性脑病(28.57%),最多见合并症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1.43%);6例(42.86%)产检规律;13例(92.86%)入院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产后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和Taq Ⅰ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宫内传播之间存在关联,确定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遗传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上已证实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儿童24例和未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股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和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宫内传播组的Fok Ⅰ f等位基因频率为52.08%,显著高于非宫内传播组(27.50%),χ2=12.36,P<0.05.宫内传播组的Taq Ⅰ T等位基因频率为97.92%,显著高于非宫内传播组(85.00%),χ2=10.87,P<0.05.非宫内传播组的维生素D受体Fok Ⅰ的FF、Ff及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0%、45.00%和5.00%,与宫内传播组的16.67%、62.50%和20.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非宫内传播组的维生素D受体Taq Ⅰ的T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00%、30.00%,与宫内传播组的95.83%、4.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非宫内传播组的频率为50.00%,显著高于宫内传播组的16.67%(χ2=5.59,P<0.05).Taq Ⅰ位点TT基因型在宫内传播组的频率为95.80%,显著高于非宫内传播组70.00%(χ2=5.81,P<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和Taq Ⅰ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宫内传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围产期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所有育龄妇女须在孕前或早孕期第一次产检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s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由有管理经验的医院做疾病病情评估,其新生儿进行规范的主-被动免疫,对准备生育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生殖和健康指导,并对母亲孕期、分娩期、产后及新生儿行监测管理和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孕期服用替比夫定后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HBsAg阳性孕妇,HBV-DNA载量≥1×106 U/mL,自愿在24~28周服用替比夫定为服药组,另选取40例孕期没有服用替比夫定的HBsAg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HBV-DNA、T细胞亚群及补体。比较两组新生儿母婴阻断效果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变化。结果:服药组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补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0%,对照组阻断失败率7.5%。但是两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HbsAg阳性孕妇服用替比夫定对其新生儿T细胞亚群及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许传露  韩国荣 《江苏医药》2012,38(16):1938-1940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血液、母婴、性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HBV母婴阻断是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新生儿进行保护以减少感染HBV机会的方法。目前,HBV的母婴阻断取得了较好效果,总体阻断成功率95%以上,但仍有一定的失败率,在相关机制、方案优化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