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材料本文观察和测量了用红色乳胶灌注的胎儿120具,其中男性72具;女性48具.2 结果2.1 肾动脉凡经肾门入肾的动脉记入肾动脉,未经肾门入肾的动脉称肾副动脉.在240侧肾脏中,共有肾动脉283支.除一支与肾上腺中动脉共干起始外,其余均发自腹主动脉.由腹主动脉外侧壁发出的占81.82±2.29%;发自前外侧  相似文献   
12.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 contrast enhanced MRV,3D CE-MR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临床医生认可[1],是相对有创性DSA检查的一种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无创性成像技术.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各脏器功能较差,加上老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术前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有创检查,所以其应用更应该得到广泛的开展.本文就其在老年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退变,是引起老年患者继发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心脑血管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腹部急性血管性病变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1〕。老年急腹症发病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血管性病变患者在很短时间内病情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患者预后乃至生命有重大影响〔2〕。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全身血管性病变已广泛应用,并得到临床一致认可〔3〕,本文就其在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方面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脑膜瘤血供进行对比评价,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方法在脑膜瘤血供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0脑膜瘤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每个病例于一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脑膜瘤血供情况(包括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静脉窦、对肿瘤周围血管走行及对颅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结果20例行MSCTA与DSA检查患者均清晰显示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后者较前者在对细小分支的显示上略占优势;在近颅骨侧血管的显示方面DSA较MSCTA有明显优势;而在瘤体对周围血管的压迫、推移等方面MSCTA则具有三维立体的优势;窦旁脑膜瘤受侵的显示中,MSCTA可因骨质影响而高估静脉窦受侵情况的存在,DSA则不受影响;MSCTA可准确评估瘤体与骨质关系,并可为术前模拟手术入路提供三维立体影像。结论MSCTA与DSA均能够提供准确的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窦等重要信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以及无创、快捷、价格低廉等方面MS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3,24(3):313-315
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心血管等检查方面的扩展,受检者所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也有所增高,因此如何发挥CT最大效果且不增加或者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是影像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如何降低X线的辐射剂量可采用的方法和应用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40例中恶性肿瘤30例(75%),良性肿瘤10例(25%),术前MS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36/40);对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0%(28/40).结论:MSCT成像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2岁。反复头晕20年,加重数小时。患者于20年前开始反复头晕,血压升高,最高时可达180/100mmHg(1 mmHg=0.133 kPa)。体检无特殊。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20年。实验室检查: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血浆醛固酮及尿酸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均正常。B超示右侧肾上腺增大,实质回声均匀,内部见一实性低回声肿块,大小约2.2 cm×1.9 cm×2.0 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块内部星点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35例血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S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治价值及优势.方法 分析海口医院2005年7月2010年6月35例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及手术资料,观察瘤体血供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后DSA图像的特点,并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35例脑膜瘤患者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来源手术符合率为91%;邻近大血管受压移位程度、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受累情况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4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Ca患者,分别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DWI扫描,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ADC值的差异.结果 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为(0.73±0.03)×10-3 mm2/s,内分泌治疗1~2个月后ADC值为(1.10±0.08)×10-3 mm2/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00).结论 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高b值DWI可间接反映PCa内分泌治疗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评估PCa内分泌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很少见,这可能与其诊断较为困难有关,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病人女,35岁。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1年,加重1个月而入院。体检:意识清,言语顺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角膜反射阴性,右侧额面部及鼻部皮肤痛觉较左侧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