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2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 ,TGF- β2 )的变化 ,我们检测了正常人和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ulsion ,RVO)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中 TGF-β2 的含量 ,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包括外伤、DR、RVO原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 ,共 2 3例 2 3只眼 ,其中男性 13例 (13只眼 ) ,女性 10例(10只眼 ) ,年龄 2 4~ 73岁 ,平均 5 6 .6岁。2 3只眼术前均因明显玻璃体积血混浊机化 ,眼底看不清。其中…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灌注液填充眼聚糖乳酸缝线活结缝合切口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将所有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术并且灌注液填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活结缝合组、免缝合组、外科结缝合组.手术后第1天,进行眼表评分,眼压测量.拆线前后眼压测量,分析比较.评价活结缝线的舒适度及术后第1天拆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33.
视网膜脱离手术10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荣 《眼底病》1992,8(2):80-82
  相似文献   
34.
自1988年我院对25例心包积液病人应用纤维心包镜(简称心包镜)检查,在光导下清晰地直观心包病变,于明视下咬切心包壁层活检,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可置管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明确心包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以大鼠血清和心脏的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为指标,观察阿霉素、人参二醇组皂甙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阿霉素组过氧比脂质明显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人参二醇组皂甙能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揭示:人参二醇组皂甙对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非霍杰金淋巴瘤 (nan- Hodgkin's lym phom a,NHL )是一种以体内淋巴细胞和 (或 )组织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常可引起颅神经浸润 ,而引起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同时阻塞者极为少见 ,我们最近接诊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 6岁 ,因“左眼视力突然完全丧失 10 d”就诊。患者于 11个月前反复黄疸、发热、腹胀。经腹水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 期 ,B细胞性 )。其后作过多次全身化疗 ,因颅内和骨骼转移 ,还作过全头颅放疗、鞘内化疗等 ,症状改善。此次就诊前发现左眼轻度睁眼困难 ,视力急剧下降至失明 ,…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19岁。发现胸壁肿物7d,无疼痛,无外伤史。胸部X线片示:左后上纵隔有半圆形软组织样密度增高影,平第2~4前肋水平,大小约10cm×8cm×8cm,边缘光滑、锐利。CT示:左后胸壁软组织肿物,呈梭形向胸膜腔内生长,边缘光滑,肿物包绕第6肋骨,有肋骨破坏,肿物与肋间肌无明显界限(图1)。针吸活组织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手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左后胸壁,平第5、6后肋间,约10cm×8cm×8cm,基底宽、固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表面光滑,与肺无粘连。距肿瘤边缘3cm切除肿瘤和部分第6肋骨。肿瘤切面质地均匀、坚硬、呈灰白色。术后病理检查示:胸壁韧带样…  相似文献   
3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工人。主诉自幼右眼上斜视,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高热史;无复视。检查:视力为右0.7-1.0D.S.→1.5,左0.4-8.0D.S.→1.5。有代偿头位,头向左侧倾斜,面转向右。左眼固视时,右眼内斜22°,上斜18°。右眼固视时,左眼内斜18°,下斜20°。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不受限。右眼遮盖红玻璃试验无复像。入院诊断: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于1989年7月27日施行右眼下斜肌后徒术,术后左眼固视时,右眼仍上斜5°,内斜10°。于同年8月10日施行左眼下直肌后徙术,垂直性斜视度为0,内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牵引性黄斑病变的效果。方法对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3例、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5例、继发性黄斑前膜和黄斑皱襞5例、继发性玻璃体黄斑牵拉6例,共19例(19眼)眼作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9眼中1眼术前伴有黄斑板层裂孔,术后发展为全层裂孔,视力轻度下降,2眼无变化,其余16眼均有不程度提高。全部患眼术后对黄斑的牵拉解除,组织水肿增厚减轻,13眼术前后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的厚度由术前平均668μm下降至最后随访时的平均312μm(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各种原因的牵引性黄斑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视力提高,黄斑厚度下降,变形视改善。  相似文献   
40.
王惕  韩丽荣  鲍兰 《眼科新进展》2006,26(6):432-43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1.06±2.08)个;高氧对照组(128·69±46.07)个,flt-1小剂量治疗组(85.31±35.46)个,flt-1大剂量治疗组(63.13±24.40)个,flk-1小剂量治疗组(90·50±38.03)个,flk-1大剂量治疗组(67.13±23.13)个,flt-1 flk-1治疗组(42.69±17.75)个。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