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维拉帕米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腹腔巨噬细胞(Mψ)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被随机地分成烧伤组和假烫组,将收集到的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GF-β1(0.02,0.20,2.00μg/ml)、TNF(0.1,1.0,10.0 μg/ml)和维拉帕米(10,100,1 000 pm01/ml)培养.用细胞原位杂交方法,观察TGF-β1、TNF和维拉帕米对小鼠MψCD1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烧伤后腹腔Mψ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2)0.02,0.20 μg/ml TGF-β1可使烧伤小鼠MψCD14 mRNA表达增加,2 μg/ml则可使烧伤小鼠MψCD14 mRNA表达减少.TNF、维拉帕米各浓度对烧伤小鼠MψCD14 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能通过改变MψCD14 mRNA的表达,调节其功能状态.TNF、维拉帕米对烧伤小鼠MψCD14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创面组织部分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背部制作Ⅱ度烧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mRNA点杂交,放射自显影及密度扫描方法分析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热损伤诱导C-myc、C-myb,C-jun和C-sismRNA的表达。但这4种原癌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C-myc和C-jun的表达在伤后第1天就增加,分别于伤后1,3d达峰值。C-myB和C-sis的表达分别于伤后第3,5天开始增加,于第10天达峰值。结论:热损伤能诱导创面组织原癌基因的表达,其表达的有序性与受控性表明上述4种原癌基因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创面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S组)、烫伤延迟复苏组(B组)和烫伤延迟复苏+乌司他丁组(U组)。U组在烫伤后延迟复苏的同时,于伤后6h、12h分别予乌司他丁20 000 U·kg~(-1)腹腔内注射。伤后24h处死大鼠,测定伤后24h肺、肝干湿重比,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值和血浆丙二醛含量。结果:B组IL-8、TNF-α、乳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S组,肺、肝干湿重比低于S组(P<0.01),U组大鼠肺、肝干湿重比为0.229 4±s 0.001 2、0.275±0.008,血清IL-8和TNF-α值为(226±16)ng·L~(-1)、(514±24)ng·L~(-1),血清乳酸与血浆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5±0.8)mmol·L~(-1)、(2.52±0.27)nmol·L~(-1),均比B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4.
沈德凯  韦多 《针刺研究》1995,20(3):46-49
本文研究了电针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过程中,血和胃粘膜胃泌素的变化.以及胃粘膜的厚度、粘液层厚度和肥大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电针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可能与电针能够提高胃粘膜屏障,稳定胃粘膜肥大细胞和抑制胃粘膜胃泌素水平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5.
<正> 过氧乙酸是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消毒剂中杀菌作用最强的一种。尽管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但对其杀菌机理还不完全清楚。Merk等的实验证实,过氧乙酸能灭活枯草杆菌芽胞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56.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探索烧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20kg小白家猪6只为实验对象。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每只猪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圆形深Ⅱ度烧伤创面。分为四组,分别为创面局部应用1、2.5和5μg/ml的NGF实验组和不含NGF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用药后3、5和9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EGF,NGF受体,NGF,CD68,CD3免疫组  相似文献   
57.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常有单原核(1PN)胚胎出现。这类胚胎最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偏高,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极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1PN胚胎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1PN胚胎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但尚无明确定论。因1PN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多异常,多数研究不建议移植1PN胚胎;然而,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已证实,1PN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IVF-1PN胚胎,可能是正常受精的胚胎,移植IVF-1PN胚胎可获得健康的子代个体。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那些无可利用胚胎的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IVF-1PN胚胎进行移植不失为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助孕过程中控制性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方法372例首次接受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均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根据获卵数分为A组111例(获卵数≤10枚),B组156例(获卵数10~20枚),C组105例(获卵数≥20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获卵数与控制性促排卵前血清AMH、BMI等的相关性。结果 C组MⅡ卵子数[(25.26±7.61)个]、2PN卵裂数[(15.77±7.36)个]及可利用胚胎数[(10.17±5.84)个]均高于B组(14.46±3.98)个、(9.96±3.83)个、(6.35±2.56)个]和A组[(7.51±2.35)个、(4.46±2.27)个、(3.62±1.75)个](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控制性促排卵前BMI[(23.23±3.22)kg/m~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7.25±3.29)u/L]、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量[(111.07±21.39)u]均低于A组[(25.47±3.95)kg/m~2、(10.61±5.56)u/L、(125.68±27.31)u]和B组[(24.91±4.34)kg/m~2、(9.41±5.51)u/L、(126.44±24.96)u],血清AMH[(12.72±4.78)mg/L]高于A组[(8.56±4.74)mg/L]和B组[(9.43±4.76)mg/L](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控制性促排卵前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Gn使用时间、Gn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获卵数与控制性促排卵前AMH呈正相关(r=0.548,P0.001),与控制性促排卵前LH及BMI呈负相关(r=-0.439,P=0.001;r=-0.426,P=0.026),AMH与BMI呈负相关(r=-0.217,P=0.016),LH与AMH、BMI无明显线性相关(r=0.154,P=0.088;r=-0.023,P=0.803)。结论血清AMH水平与PCOS患者IVF/ICSI-ET助孕过程中控制性促排卵结局呈正相关,BMI与控制性促排卵结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技术因其特有优势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研究数据支持未成熟卵母细胞冻存是保存女性生育力的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式。冷冻和复融过程会对卵母细胞造成一系列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生理生化及发育潜能的影响。作为一个较新的方向,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技术缺乏标准方案,很多相关研究成果尚存在争议。本文着重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的意义、优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新观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非热力损伤因子能否造成远隔部位的肝脏细胞DNA损伤.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烧伤延迟复苏组,制作成35%TBSAⅢ度的烧伤模型.各组动物根据设置的时间点麻醉并剖腹取肝.分离单个肝细胞和抽提DNA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DNA损伤并分析损伤类型.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烧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尾部差值(T-C值)为23μm,烧伤延迟复苏组的T-C值为35μm.气质联用检测在烧伤对照组和烧伤延迟复苏组均检测出氧化硷基6-氨基、9羟基嘌呤.结论:严重烧伤后和烧伤延迟复苏条件下非热力损伤因素可以造成肝脏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