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输尿管硬镜联合NTrap网篮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共150例输尿管上段直径≥15mm,或者输尿管上段直径≥10mm,经过ESWL治疗失败的嵌顿性结石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3例采用硬性输尿管镜联合NTrap网篮碎石术治疗,57例采用PCNL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清石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17%(82/93)和100%(57/57),术后1个月清石率分别为86.02%(80/93)和100%(59/5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8±0.91)d和(7.14±0.79)d,术后输血率分别为0和5.26%(3/57),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9.03±7.81)min和(37.98±6.04)min,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0.75%(10/93)和10.52%(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直径≥15mm的嵌顿性结石,或者直径≥10mm,经过ESWL治疗失败的患者,PCNL是安全、具有较高清石效率的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6例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及其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共15例(3.6%)发生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Ⅰ级狭窄(17F~22F)5例,Ⅱ级狭窄(〈17F)8例,Ⅲ级狭窄(针尖)2例。9例表现为排尿困难,3例表现为尿潴留,2例表现为泌尿系感染,1例表现为初发的充盈性尿失禁。7例初始行尿道探子或尿道镜扩张,其中2例无效改行经尿道狭窄钬激光或冷刀切开术,均恢复排尿通畅;3例初始即行经尿道狭窄钬激光或冷刀切开术,均恢复正常排尿;5例初始行单次或多次经尿道瘢痕切除术,4例能排空新膀胱,1例无效行新膀胱腹壁造瘘术。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56个月,14例完全排空新膀胱,无患者出现新发的尿失禁。结论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扩张和腔内治疗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3.
L-精氨酸在梗阻性肾病中逆转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恢复梗阻肾肾功能和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侵入肾内单核/巨噬细胞数、Ⅳ型胶原(CODⅣ)及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进行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对大鼠COL-ⅣmRNA,α-SMA mRNA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转录量分析;对尿液中尿氮浓度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UUO内侵入单核/巨噬细胞数,α-SMA沉积,COL-Ⅳ沉积及α-MA mRNA、COL-ⅣmRNA及TIMP-1 mRNA含量减少;提示UUO纤维变性减少.同时UUO中尿氮浓度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阻止UUO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其作用与增加氧化亚氮(NO)的形成这一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4.
男性尿道狭窄的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尿道狭窄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6月50例男性尿道狭窄经尿道冷切、电切或激光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尿道狭窄腔镜处理病例中,手术成功46例(92.0%),其中1次手术38例,2次或2次以上手术8例;手术失败4例(8.0%),其中1例并发直肠损伤。40例患者随访6-60个月,排尿通畅。结论 腔镜处理男性尿道狭窄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膜受体,它的过表达见于人类肿癌,本文综述了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理效应,erbB癌基因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及erbB癌基因状态及其产物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同时对有关方法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6.
何远桥  郭炬  吕磊  胡涛  刘庆  鞠文  曾甫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29-1830,1833
目的 对96例患者初次导尿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导尿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96例因不同原因需导尿患者首次导尿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处理措施.结果 93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再次导尿成功,2例患者再次导尿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1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加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初次导尿失败的常见原因是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外口位置异常、外阴暴露不充分、尿道痉挛等.结论 认真分析首次导尿失败原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再次导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远期并发症。方法随访152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12.5个月。出现并发症8例(5.26%)。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中应力求解剖复位,尤其对小粗隆骨折的复位,同时选用适合型号的髓内钉,减少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78.
回顾分析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ra,PV)合并肺癌广泛转移病例的诊治过程.经血常规、骨髓等确诊为PV的63岁男性患者,给予羟基脲化疗5年后,合并肺癌广泛转移.先后经含吉西他滨加铂类、紫杉醇加铂类药方案治疗均无效,改用吉非替尼(Irressa)后,病情好转.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胞遗传学的异常、癌基因的存在,以及抗代谢药(羟基脲等)损伤染色体,产生异常的克隆,可能是发生第二肿瘤的原因.单药Iressa对常规化疗无效者,仍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7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跨伤椎4钉固定(A组)30例,伤椎单侧5钉固定(B组)16例,伤椎双侧6钉固定(C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等。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A组差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有3例断钉。结论与传统的后路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经伤椎单、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内固定失效率低。  相似文献   
80.
尿道板成管术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尿道板成管术(Thiersch—Duplay)术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价值;了解Thiersch-Duplay术的演变。方法:收集1995-2004年间尿道下裂38例临床资料(阴茎体型26例,阴茎阴囊型6例,阴囊型6例),其中阴茎下曲矫正拟行二期手术20例,手术失败18例。手术采用Thiersch-Duplay术。结果:手术成功率84.2%(32/38),其中5例并发尿道皮肤瘘,1例尿道狭窄。结论:Thiersch-Duplay术代表尿道下裂修复中基本的手术,在选择尿道下裂修复手术方式中,值得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